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兰州抗疫:人间烟火不灭,心中希望不止

2022-07-23 11:10:00 智能朗读:

不知不觉,新冠病毒已经在这颗星球上出现第三年了。这一波,来势更猛。兰州,这座两山夹一河的西北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有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万名医护人员连夜出动,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中。

13个楼院、9家单位,20000多居民。住户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疫情汹汹……如何让工作井然有序,安全高效。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街道南河社区,开展了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在这里,每个红、蓝马甲都有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平安,装着对平凡烟火人间的期盼!

1.

打开疫情地图,南河社区雁栖园小区已被红点包围,在小区的不远处就是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南河社区专干牛宏玉就是这个有着1200多名居民小区的楼院长。

疫情已经逼到家门口了,如何去防?对于每个居民来说,也都很担心。就在几天前,居民的流动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有没有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多少密接和次密接,这些都是未知,对防控人员来说,更是不小的挑战。

在大数据排查中,雁栖园小区发现某单元出现了密接人员。社区立即上报并采取管控措施。为确保安全,对其余单元也采取了相应防控升级,居民居家,取物需错峰下楼。

抗疫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12名志愿者迅速出现在单元楼道口,成为楼上住户的贴心守护人。

今年6月刚刚大学放假回家的张潇洋,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中。她值守的单元楼就是自家所在的单元。张潇洋说,疫情发生后,她看到小区招募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楼院长牛姐姐平常服务居民很热心,和邻里相处关系很融洽,看到社区和物业人员都在为小区防疫奔忙,她也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维持小区秩序。

和张潇洋一样,一些95后、千禧之后出生的孩子们,主动请缨,他们成了志愿者主力。在家也许是最娇气的孩子,一旦投身工作,她们的认真劲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有成就感、荣誉感。在家宅着,也可能躺着玩手机,但做志愿者,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张潇洋父母及爷爷辈那个年代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疫情来临,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心、责任和担当。

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学生、企业职员,物业员工、还有一些媒体人,居家期间主动请缨,投身志愿者队伍,查验健康码、帮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在南河社区,一些小区楼院,随时能遇到红马甲们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出出进进。这些驾驶员和随车搬货员,有的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有的是下沉的处级干部,还有媒体记者和学校老师。她们放下了平日的光鲜和面子。在这里,她们只有一个名字,就是志愿者;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兰州人。

2.

“疫情发生后,楼上的年轻人主动申请,要来当志愿者。我们有足够的志愿者资源,因此开展工作很顺利。”牛宏玉说。

在雁栖园当了四年的楼院长,牛宏玉与楼上住户的关系已经非常熟络了。她一吆喝,住户们纷纷响应。大疫当前,需要全员配合的情况下,楼院长和住户之间,更是达成了深深的默契。

城市不比农村,小区楼院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文化与价值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协调处理好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农村的村社区,还有传统的乡情和裙带关系作为基础,那么,对城市的楼院长来说,挑战一直就有。有些邻里之间甚至对门,住了好几年没有说过一句话的比比皆是。

牛宏玉是个例外。在这里,时刻传递着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善意。每天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都有志愿者服务的身影,每日做核酸采样时,志愿者引导居民按照单元楼下楼,带好抗原检测结果,由志愿者逐一登记,并将试剂安全回收。在排队做核酸时,也有志愿者全程疏导、扫码。

疫情之下,虽然防备之弦紧崩,但各小区楼院秩序井然,平静、和睦、团结、友爱。有些住户家中是空巢老人,有些是居家办公的年轻人,有些是需要外出的公务人员。但人人都遵守防疫规定,配合得力。而服务人员,不论志愿者,还是楼院长,都对楼院住户的情况“门儿清”,精准到户,服务到人,确保大家在防控工作中的安全。

一些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担心回家后太累睡迟了或者因为疫情影响回不来耽误工作,索性住在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最终都会压实到社区,落实到住户和个人。疫情期间,工作负荷重、责任大的,除了一线医护人员外,就要算社区了。关键时刻,人手不足的薄弱环节暴露了出来。但如何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人效,这是一门技巧。连续三年的疫情,让社区工作人员和楼院长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此次疫情,也从容了不少。

疫情防控中,兰州市民和医护人员,已经构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安全防护网。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像牛宏玉一样,社区网格员们的马甲口袋并不大,他们却把它装得满满当当,发挥了最大作用。

“这是记号笔,用来给志愿者做标记。这是胶带,帮志愿者封防护服。这是口罩,医护人员需要虽然可以补充。这是志愿者工作分配明细,随时可以查,还有一块巧克力,关键时刻补充点营养……”牛宏玉一件件展示她如“百宝袋”一样的口袋,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临危不乱。

同样,在南河社区的抗疫物资库房,抗疫物资被分类码放,连防护服的尺码也清楚分类,领取物资的工作人员一看就能一目了然。“通过历练,我们应对疫情的办法更加成熟了,虽然不愿意通过疫情检验成果,但是疫情来了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会认真面对。”牛宏玉表示。

在南河社区防疫工作组的办公现场,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打包现场,人们各司其职,忙碌不已。每一样所需的物料都分门别类,明确标注和摆放有序,工作细致到了防护服的尺码。

3.

连续三年,疫情持续反复。每个人都要被卷入这突然被改变的生活,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你愿不愿意,疫情说来就来,小区说管控就管控。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兰州市所有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万名医护人员连夜出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除了一线医护人员外,负荷最重、责任最大的要数下沉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了。

兰州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张淼,是下沉南河社区的包抓干部。这次疫情来袭,她从7月8日就投身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当有一天早晨6:50分许,她大汗淋漓出现在工作地点时,同事们都很惊诧。原来,交通管制,她起床后发现没有出租车,她又不会骑车。从家到社区将近5公里,没有公交车,她每天到社区步行,或者打车。虽然之前也热爱运动,但最多是打打球,做做健身。同事们提醒她,还可以骑共享单车的。

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辛苦了。上班后,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张淼也感觉到确实需要节省精力和时间,用于更多的工作当中。当晚下班回家后,张淼试着骑行车了。骑单车,还是二十年多前学生时代的事了。没想到,她很快就熟悉了骑自行车,后来直接骑电动车出行。

南河社区位于兰州城关区雁南街道办事处,之前属于城乡结合部,如今是高楼林立,辖区除了居民外,还有机关单位和一些企业,小区居民构成复杂。13个楼院、9家单位,6000多户20000余居民。在疫情期间,组织小区居民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如何做到有序高效的运转,如何确保每个人的安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好在,张淼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基层”了。从社区工作人员到志愿者,从居民到采样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都会提前谋划和布置好。正是张淼配合社区书记的运筹帷幄和有序调度,以及通过她的传帮带,不但工作搞得深得人心,赢得居民点赞,一些90后的干部和志愿者还学到了不少基层工作经验。

7月20日晚8时许,做完了新一轮核酸采样后,张淼和工作人员们才松了一口气。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吃晚饭。晚饭后,又开始忙碌了,做登记,查验健康码,摆放桌椅,制作填报各种的表格。社区的办公室在四楼,为了便于工作,索性搬到一楼过道,再将户外利用更便捷工作,没有电灯,索性用对面的路灯。

“不用凿壁偷光,自有月亮和路灯照耀,也避免了蚊子的袭扰。”张淼打趣道。除了张淼们的协调能力外,使得社区居民安全有效的接受采样和安心居家外,这里还有更多人与人的相互支持、打气和包容。这里也多了邻里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让。诸如互相打电话提醒携带雨具、给没看到群的邻居打电话提醒下楼做核酸检测、什么时间什么平台可以买到生活物资之类,这样的细节,时刻温暖着每一个相关的人。

只有工作人员组织合理有序和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到位,居民们才不会出现负面情绪,才能更安心居家配合。相比其他工作人员,张淼稍微年长些,她的红马甲口袋里,除了“装着”居民们的日常健康外,还装着对工作现场每个工作人员的关心。每一名采样的医护人员,虽然不知道名字,无法辨认防护面罩下的面孔,但他们每个人都是可爱的天使,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也同样需要关心。让他们来无畏,归无恙。

不只是和病毒赛跑,还要和多变的炎夏天气打好配合。7月18日下午,就在住户要做核酸时,突然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张淼立即协调各楼院长和物业,让居民准备好雨具分批次下楼,坚决不能扎堆,要注意前后左后的安全距离。

很快,雨停云散,天空绽放出了一抹太阳灿烂的微笑。

文/学如江水

来源: 网易甘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