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主流声音 降价的药品要能买得上

2021-12-08 08:53:00 智能朗读:

日前,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根据最新医保谈判,本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后,将有74种新药被纳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整出目录;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本次调整后,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上的药品总数已达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

这绝对是喜大奔普的好消息。可以说,国家“带量采购”的民生福利,已转换成百姓满满的获得感。举个例子,此次医保谈判中,有7种药物属于罕见病药,如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高价药诺西那生钠。诺西那生钠曾在2020年8月因“国内70万元一针,国外280元一针”而引发争议。此番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灵魂砍价”谈判成功,高价罕见病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同时,这对于今后更多高价罕见病药进医保亦有探索意义。前两天,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联合发布的《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展示了近年来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研究发现,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举措,以常态化、制度化措施减轻了群众的就医用药负担。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医保谈判,为药品生产者留有比较充分的利润空间,进而激励药品生产者进行新药研发生产,使独家药不独家、使特效药形成竞争局面。有评论指出,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更加有效的挤水分方法。并且,这样的挤水分,也不致出现药品价格下来了、药品却不见了的尴尬局面。要知道,“合理的药价”在世界各国往往含有兼顾价格、质量的含义,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居民买得起、企业有利润、医保可承受”是各国药品博弈定价的通用法则。

的确,自从2018年我国启动药品谈判以来,谈判药“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情况就一直存在。每次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会有大批同类的新药涌入,而一些纳入集中采购的“降价药”很快就会从市场上“消失”,迫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换句话讲,就是某些谈判药品只停留在医保目录中,部分患者并没有享受到实惠。原因何在?要知道,一个药品在药厂生产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定价有三种方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市场自由定价。价格确定了,再由厂家或者医药销售公司代理,进入医院,医院要经过医生推荐、药事委员会批准、药剂科采购,然后由医生处方推荐给患者。在这个链条的各环节中,厂家首先没有积极性生产低价药,销售商没有兴趣推广低价药,部分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也倾向放弃低价药物而选择高价同质药物。这些,最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普通群众的经济负担。

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矛盾化解了,次要矛盾就可能被凸显。医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能通过深化医改来化解,这就需要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形成联动,药品集中招采制度改革需要相关制度护航,方能消除中间梗阻,将谈判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带量采购开了一个好头,相信其他配套改革将会持续跟进,用改革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马飞刀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