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妈妈” ——记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阎萍

2021-07-20 08:44:12 智能朗读:

1984年,21岁的阎萍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进入牦牛课题组。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的牦牛研究试验点,艰苦的环境让阎萍心里发毛。“当时的试验点只有3间平房,每个房间只有两张铁床,隔壁就是牛圈和实验室。而且试验点没有自来水,我们只能从旁边的河里取水来喝,而电力则是很难保障的,停电对于试验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阎萍说。

环境的艰苦让阎萍在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在她多次亲眼目睹了牧民家里的牦牛死亡后,“我想我一定要一生坚守这个地方,必须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牦牛的繁殖问题。”

牦牛育种是一项周期漫长、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在高寒草原开展牦牛育种技术研究,难度与艰辛更是难以想象。“在海拔3千到5千米的高寒牧区,牦牛饲养地通常都是交通不便,也没有公路,我们只能骑马或者徒步,和当地藏族群众一起抓绑牦牛,一起测定生产性能。”阎萍回忆。几十年来,阎萍的足迹遍布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的牦牛产区。

也正是这种坚守,在2004年的时候,阎萍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含1/2野牦牛基因的首个国家级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填补了世界上牦牛没有培育品种及相关培育技术体系的空白。2019年,又成功培育出国家级新品种“阿什旦牦牛”,再次填补了青藏高原草原牧区牦牛以无角舍饲化为主体品种的空白,成为世界独特生态区牦牛品种培育的成功典范和品种生态差异化培育的典型代表。

2019年,阎萍带领创新团队在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示范县——临潭县示范推广新品种牦牛及配套关键技术,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当地牦牛生产性能,提升牦牛养殖效益。与此同时,团队将“牦牛扶贫模式”从青藏高原推广到帕米尔高原,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了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塔县,推广的近千头优良牦牛被分散到边境线上的13个牦牛群中进行品种改良。

今年是阎萍扎根西北已经37年了,37年来,她以甘肃兰州为大后方,常年奔波在青藏高原,年复一年坚守在牦牛育种和生产研究第一线。对我国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牦牛体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对藏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牧民增产增收、固疆守边及区域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