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寻访百名先锋党员 “红领巾”的引路人 ——访62年党龄的“红领巾爷爷”张学周

2021-03-29 09:08:05 智能朗读:

张学周向记者介绍历年来为少年儿童作报告的手稿资料

“说起我的成长,要从少先队组织说起,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也就是党的幼苗,我就是从少先队员开始在党的红旗下,喝着党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党培养了我,我要为党作贡献。”这番话是有着62年党龄,80岁的“红领巾爷爷”张学周告诉记者的,由于患病的原因,张学周的讲述比较缓慢,当得知记者为采访“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而来时,他激动不已,尽量多的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忠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

首批获得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

谈话间记者了解到,张学周自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任小学教师、中学副校长、兰州市少儿活动中心研究部部长等职。从教以来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突出成绩。1959至1961年曾评为兰州市理论学习标兵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积极分子、优秀团干部、五好青年,1962年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1979年以来先后任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甘肃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理事、省、市家教学会理事等多种学会要职。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自1994年起到退休后2003年,连续两届评为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在少年先锋队建队50周年之际,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设立“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张学周的名字出现在首批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13人的名单里,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受此荣誉者。他从教60多年发表教育论文60余篇,获全国论文奖七次,其中还有获过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的作品。此外,还编著教育类书籍20多本,其中用于甘肃省中小学使用教材7本,主编了《少儿活动报》及《少儿工作研究》多年。

始终铭记“立德树人”的使命

“党中央号召教育要‘立德树人’,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从事的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是在培养革命下一代的工作中,头等任务是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自从1978年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以来,张学周先后为省内外上百所学校的少年儿童做过题为《少先队员要做党的好孩子》等少先队组织教育报告,用少先队组织特有的革命性、教育性去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张学周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留存的数百万字的手稿,有的已经泛黄,记载着岁月的痕迹。回忆60多年的教育实践,张学周认识到无论是辅导员工作,还是各科教学以及少年儿童教育的研究工作,始终坚持贯穿一条红线即:“理想”和“爱国”这一为中心的品德教育是完全正确的。如我们为什么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做祖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品德等等,以启发式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也就是在这种认识的引导下,张学周将教育方式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无论在为少年儿童办报纸,讲课还是写书,都传递出红色基因,让下一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可靠接班人。在上世纪60年代张学周曾组织学生举行《我爱祖国》等主题队会,70年代参与编写《甘肃省中学政治课本》,80年代出版了《三热爱班队活动实用资料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少儿德育与少先队工作》等多部书籍。2007年他曾写论文《立德树人,实行优质教育》, 得到《求是》杂志所属的《红旗飘飘》关注。

用镜头记录关于学生的珍贵故事

在张学周家里还珍藏着很多有年代感的照片,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不仅是张学周珍藏的宝贝,也是展示六十年代以来学生时代的窗口。张学周小心翼翼地翻开夹放老照片的杂志,一张张黑白的、彩色的老照片呈现在了记者眼前。有些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张张泛黄的白纸上,旁边记录着照片备注。“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可以用来拍摄,因为我有相机,又喜欢拍照,所以学校里有大大小小的活动我都会负责拍照。”久而久之,张学周拍摄保存了许多关于学校、关于学生的照片。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背景是“我爱祖国”四个大字的黑白照片,照片中有9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张学周告诉记者,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60年,当时他担任兰州职工子弟小学(现西北新村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照片正是班里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队会的场景。“你看,孩子们身后是他们手工做的天安门。那时候的学生也像现在一样,会搞一些主题队会活动,学生们会准备一些表演,像诗歌朗诵啊、唱歌跳舞啊。”还有一张兰州职工子弟小学学生在教室里放幻灯的黑白照片。张学周介绍说,对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来说,放幻灯是很时髦的科技体验课,很受欢迎。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生们都是在少年宫里体验各种科技带来的新鲜感,另一张彩色照片正是学生在少年宫观测天象的场景……“现在学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设施、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校园里的一切都在不断进步。”作为这些变化的见证者,张学周总会感到由衷的开心和欣慰。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感慨张学周“倾一生,做一事”的精神的同时,看到他在笔记本上记录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儿教育工作者,平平淡淡的一生没有官职,有的只是淳朴的敬业精神,还留下了一串串走过的脚印,之所以把它们汇集成册,是希望这些小小的资料能激励后人,将来你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勤勤恳恳付出劳动,终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洁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