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 正文

文旅融合 精致生活新感受

2023-04-26 08:49:36 智能朗读:

城市让人向往,文化旅游是重要载体。近年来,兰州文旅始终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引领潮流,致力于为金城百姓呈现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可分享的幸福。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之滨音乐节、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等各种重大节会成功举办;兰州老街、水墨丹霞、黄河楼等景区火爆出圈;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儿童剧《大豆谣》等系列优秀红色文艺作品走出甘肃,享誉全国;打造乡村旅游,让兰州乡情“走出深闺”、兰州乡味“登上主桌”……深化文旅惠民的理念,新内容、新流量、新玩法不断涌现,每一个角度都辉映着古老金城的活力、实力与魅力。让生活在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之城的老百姓,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诗”和“远方” 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人间四月天,百花盛开时。放眼金城,旅游景点人头攒动,休闲街区热闹非凡,文化场馆笔墨飘香……如今的兰州人,在闲暇时间里观展览、赏雅乐、看美景已经蔚然成风,一幅幅文旅融合绘就的美丽画卷正恢宏铺展,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眼下,春光灿烂,正是畅游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启旅程,窗外,不仅有皋兰“世界第一古梨园”里万亩梨花竞相绽放,还有安宁区仁寿山上那花团锦簇与青山绿树相映成趣。而兰州,也因此成为了更多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

2023年,兰州文旅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求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在具体的实践中,文化的滋养需要足够的时间,而旅游的行程恰恰受制于有限的时间,这就存在快慢之间的矛盾;文化往往是内化在景观载体上的,而消费往往需要外在的产品形式,两者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弥合。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利用旅游市场来发掘、重塑、提升文化资源,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市文旅局负责人由衷地表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只有文化和旅游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旅游才会有更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兰州文旅始终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力求努力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文化带动旅游消费、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绘就“诗和远方”的兰州文旅融合新图景。

旅游定位 从兰州出发回兰州休整

文旅融合过程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反应”,能产生”新质”,文化渗透到旅游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旅游就是文化的创造和体验。因此,明确旅游的定位是推动文旅融合良性发展的关键。

兰州在西北区域中具有优势区位,与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青海毗邻,可通过西宁连通拉萨。同时,兰州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东亚、中非各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城市以及陆桥通道、京藏通道和包昆通道三大通道节点城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名城、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先天优势很强。

市文旅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兰州在广大游客的西北旅游行程中,就要发挥好门户、跳板和集散地的作用,让更多的游客从兰州进入西北,‘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更为贴切。”他说:“为此,我们要引进一批高星级旅游饭店,借此打造‘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率先探索旅游交通工具全链条租赁、旅游权益跨省域执法保障的发展模式,确保旅游从业人员全方位培养提升,全方位更新旅游宣传的模式、方式,争取全国支持成渝会展经济模式支持西北大环线从兰州集结、从兰州出发,回兰州休整。”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通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富有兰州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种子和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活力与韧性,也是我们文旅人的重要责任。而当游客被兰州旅游项目深深吸引并沉浸其中之时,城市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也必将得到凸显。”

优质节会载体 表达优秀传统文化

兰洽会、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兰州段比赛、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之滨音乐节、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一提起近年来我市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的各种重大节会,市民胡先生的脸上就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可见一场场盛会增强的不仅仅是节会的品牌效应,还有老百姓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

“这些活动可不仅是让市民游客看风景感受气氛,更是人们向心而生,点亮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胡先生由衷地说:“无论是参与还是观赏,都是感受精彩生活的过程,而在每一次的欢声笑语之后,我们也在不断发现着不一样的自己。”

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自2019年开始,我市成功举办黄河之滨音乐展演活动以来,通过丰富表演形式、增加表演内容、提高表演质量,进而生动展现了黄河之滨一点一景观、一处一主题、一段一特色的独特风情,进一步拉动了文化消费和旅游经济,深受市民游客的欢迎和点赞。

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我市还成功争取承办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国家文物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致函感谢。同年,还成功完成了省运会开闭幕式任务,有序做好票务分配、观众接待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观众组织任务,获得了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全力做好“冬奥冠军陇原行”活动导演排演工作,获得了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花样滑冰国家队以及省市领导的肯定。

实际上,这些优质文旅活动的举办,也是兰州提升对外形象、放大国际声量的重要载体。因为很多时候,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要通过文旅品牌产品的推广和开展,才能被人所真切的感受到、体会到,要有高品质的载体才能表达更丰富的文化、实现更亲和的互动。

传递兰州声音 增强百姓文化自信

精美的演艺作品能够在几十分钟里,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立体呈现,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目前,该剧已在国内外累计演出1500余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不断有文艺精品力作大放异彩。兰州交响乐团应邀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70周年联欢组织非遗展演项目参加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促进了兰州文化对外输出和交流。组织了41名优秀演员赴京代表甘肃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排演。目前,我市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已经走出甘肃,享誉全国。

2022年,我市还在海外平台成功发布了时长57秒的兰州旅游形象宣传视频、“用音乐告白黄河”短视频,借助“探索甘肃”海外项目发布了黄河楼、兰州飞天等短视频,以及“水墨丹霞之琵琶版”宣传视频等。这些有点有面、有声有色的对外交流,都让兰州故事、兰州声音、兰州形象得到了全面展示。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讲好兰州故事、传递兰州声音的重要渠道。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百姓的文化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更能彰显了古老金城的文化活力与韧劲。

舞台精品走出艺术殿堂为景区引流

去年以来,我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文旅+”为发展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一盘棋”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推进夜游、演艺、研学、露营等新业态多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2年,市文旅局积极向省文旅厅争取,获得以兰州为中心打响“环西部火车游”“丰收了·游甘肃”“空中丝绸之路”产品品牌支持,获得争取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获得协调浙江长龙航空开通“兰州—张掖—敦煌、兰州—庆阳”省内串飞航线;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入选国家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同时,通过在旅游淡平季将《大梦敦煌》等优秀剧目经典片段送进重点景点,我市成功实现了淡季不淡引领游客,平季不平聚旺人气的逆袭,让以往“高高在上”的舞台艺术精品走出高雅艺术殿堂,成为景区引流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景区开始为自己的旅游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让产品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还鼓励黄河生态旅游公司推出‘悠游兰州’卡,实名购买可免费或打折畅游联动景区、观看精彩演绎,社会反应良好。不仅如此,我们还下大力气推动兰州市域和周边特色景区‘组团出道’以及《大梦敦煌》抱团发展,先后推出了多个旅游景点、多条精品旅游线、多方式交通组织和多档次住宿选择,用丰富的供给满足广大市民游客不断提升的需求。”

黄河文化浸润游客和群众心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兰州又称金城,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文化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种类富集,黄河文化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加具象地浸润着游客和周边群众的心灵。

2022年制定的《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在全国地方的黄河文化保护立法领域,具有开创性、引领性和独特性。为此,我市还制定印发了《兰州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2022—2023年要实施重点项目21个。其中,黄河楼、兰州老街、水墨丹霞、奥体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如今已成为兰州旅游新地标、新名片。

项目一盘棋地精心打造,就是要对沿黄文旅点位进行整体串联,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全面提升黄河兰州段文化旅游品位。经过精心的设计,如今的马拉松公园紫色马鞭草花海、廉政公园雾化溪流、百合公园百合花海、市民公园牡丹园、安宁樱花大道、七里河玉兰大道等特色景观,都已经成为热度颇高的兰州网红打卡地。此外,我市还实施了核心区8公里夜景亮化,打造了母亲河畔璀璨夜景,使“夜游黄河”成为兰州旅游知名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河而建的望河亭也已继黄河母亲、中山桥之后成为来兰游客必游之地。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艺术元素,着力打造了兰州碑林、兰州国学馆、兰州市博物馆等研学基地,旨在不断吸引市民游客和学生参观研学,培育多元化的研学旅游项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