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乡贤润桑梓 共走致富路 我市充分发挥乡贤“头雁”作用引领乡村振兴

2023-04-26 08:32:01 智能朗读:

2022年9月30日,榆中县城关镇分豁岔村开展重阳节文明实践活动。

红古区煌兴村村规民约

2022年10月14日,在什川镇上车村,皋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组织开展皋兰县“诗情画意诵清廉 互夸互赞倡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

4月13日,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新时代最美乡贤选树活动,意在深入发掘乡贤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为我市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根据评选标准,该活动将通过选树一批户籍、籍贯或姻亲关系在兰州市村镇,具备一定知识技能,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发挥较大的教育、引导、激励、示范作用,在社会各行各业做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业绩、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影响广泛、德高望重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信任的贤达人士。据市文明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已经是我市第三次选树最美乡贤了,近年来,我市借助乡贤力量,发挥乡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草根宣讲员“唠”理论聚民心

“咱们借着全民阅读日的这个活动,再做一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主题我都选好了,就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与咱们产业振兴的结合这一块说,你看能成不?”4月21日,榆中县夏官营镇高墩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其峰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景正红商量着。

这两个人,可都是榆中县的“大名人”。钱其峰,先后荣获全国“爱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先进个人,甘肃省第一批“最美人物”、首届“兰州好人”,首届兰州市“新时代最美乡贤”等荣誉;而景正红则荣获了2021年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乡村阅读榜样”、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2022年度“甘肃好人”等荣誉。他们不仅带动高墩营全村形成了“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而且还利用每个月农家书屋的活动时间给大家宣讲党的好政策。

这几年,村里的疫情防控、产业振兴、党的理论宣讲等,钱其峰都冲在第一线。农闲时节,他更是抓住机会与群众聊天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等深入人心。“这个年过得好啊,小车开到家门口,都挣了不少钱吧?”“年轻人只要肯干,都能挣到钱,老年人在家有社保金。这好日子,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在场的群众听了直点头,52岁的村民高士伟说:“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干,往大了说,是为国家富强作贡献,往小了说,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娃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以新形式传播新思想,将理论宣讲融入民族习俗、地方文化、生产生活之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钱其峰为代表的乡贤们将自己变成了“草根宣讲员”,在宣讲党的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更以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加入到党组织的队伍中。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我市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融入乡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转化为村民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方面,各行业各领域新乡贤群体担当基层宣讲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切实推动移风易俗,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乡音”,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记村史留乡愁传根脉

有的乡贤在党的理论宣讲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的乡贤则有着文人特有的气质,用记录村史的方式为自己的村子留住乡愁,魏仁科和杨顺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67岁的魏仁科是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人,他历时5年主编完成《文山史话》,以一己之力解读文山村历史、聚众之力研究文山村历史、化难为易普及文山村历史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对文山村地方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四年的实地考察、老人回忆、采访座谈等形式从史海钩沉、史迹遗址、民俗乡韵、方言俗语等10个方面记载了文山村的历史,反映了文山人民的创业、变革、奋斗的精神。

“节俭成性。文山人十分俭约,过日子仔细。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饭掉一颗米粒也要捡起来放在嘴里,喝糊糊舔碗是真事。早年吃不起肉,有的人家就买点猪油存起来,做菜时放在锅里涮一涮,也算是见了荤腥……”在魏仁科的《文山史话》里,他总结出文山人“节俭成性,重土恋家,重感情讲义气,遇弱不强、遇强不弱、不欺生不排外,从众随大流”等五个特性。“老人家用朴实的方言记录了自己对家乡最深沉的爱,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念想。”皋兰县县志编纂办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说。

和魏仁科一样,76岁的杨顺杲老人56岁开始提笔著书,长期义务为各家各户修家谱、立家规、写对联,撰写了自传回忆录《笔墨札记》。他热心于村上公益事业,积极搜集整理村史资料,完成了小楷书写的《岘子村轶事闻录》《岘子村地名考及古迹》《大事记》《岘子村人物传略》等作品,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整体改造,村里模样有了很大变化,国家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通过精准扶贫贷款、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提高贫困户收入,岘子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老人记录下的2017年以来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里的大事件。他以个人所见所闻为主线,以一个村落的变迁为背景,从“今”与“昔”对比之中,见证新区成立以来的变化,从而为村民留住了美丽乡愁。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乡贤们笔下的村史还在继续撰写,沐浴着新时代光辉的美丽乡村也继续发生着改变。“村史可以让人们加深对村庄的了解,记录村史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我们生活着的土地,也让后辈子孙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魏仁科和杨顺杲如是说。

致富能手共促产业发展

和许多年纪偏大的乡贤不一样的是,如今有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乡贤的行列。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在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富裕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秋天,42岁的唐立栋毅然放弃了在西藏那曲收入可观的餐饮生意,回到阔别多年的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看到家乡的农业仍是以种植小麦、胡麻等农作物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盲目,耕作粗放,收入微薄,他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从蔬菜种植到养殖业,唐立栋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带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助力产业,以市场带动产业,以合作社支撑产业的农业发展路子。

现在的大涝池村是全镇产业发展的先进村,也是农民增收最快的村子,但作为人大代表的唐立栋仍不满足现状,他说:“我是大涝池村的人民选出来的,就要为农民脱贫谋出路,为广大民众增加收入”。2017年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50亩,高标准建成了肉驴养殖场。合作社通过吸纳财政专项产业发展扶贫资金,驴驹托管代养,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带动670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000多元。现在合作社种植各类饲草近5000亩,肉驴存栏1800头,为周边农户提供10个稳定就业岗位,每年临时用工达4000人次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合作社还依托饲草、肉驴产业,吸纳大涝池村及周边村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按照定额分红进行分红,实现了产业旺、村增收,加快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和唐立栋这样的“回归乡贤”不一样的是,红古区平安镇平安村的乡贤苏光明则一直在兰州本地以土地为根。2007年之前,平安村的村民都是以种植蔬菜和粮食为主,收入来源有限。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苏光明自发组织成立红古区金红古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让群众聚集起来,共同去做西甜瓜种植和销售这个举措,让西甜瓜的种植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参与村民的收入。

在村民的眼里,苏光明不但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而且还是一个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人。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被红古区人民政府评为农村“双培双带”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兰州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称号。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推动干部、组织、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聚集,建立三级党建网格2.3万个,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向“党支部+合作社”转型,目前,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9.04%。“乡村振兴进程中,这些身兼致富带头人身份的乡贤们功不可没。”

下一步着力做深“乡贤+”文章

钱其峰、魏仁科、杨顺杲、王林仁、魏良仪、苏光明、唐立栋……这一串串响亮的名字镌刻在了兰州最美乡贤的光荣榜上,也为兰州的乡村振兴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通过宣传动员、深入挖掘,将农村地区德高望重、致富能手、文化能人、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等一批愿意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的贤才志士吸引和凝聚到支持家乡建设中来,反哺乡里,回报家乡,进一步壮大了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为切实发挥新乡贤群体作用,我市还启动了“弘扬乡贤文化 推动移风易俗”新时代最美乡贤基层宣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由新乡贤群体担当基层宣讲员,用乡音乡里,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明新风尚、宣讲家风故事,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传递了乡风文明正能量,破解了农村群众思想教育新难题,为推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宣讲为契机,鼓励新乡贤凝聚力量、发挥优势,持续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创新乡贤工作,积极探索发挥新时代乡贤新作用,着力做深‘乡贤+’文章,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切实形成 ‘乡贤+理论宣讲+价值引领’的文明实践新模式,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迸发共同富裕新动能。”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感言:

写好治理文章

让乡贤有干劲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乡贤为代表的本土人才熟悉家乡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发挥好乡贤群体作用。

月是故乡明。乡贤人才与乡村故里之间,无法割舍的纽带就是乡情。吸引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留住乡情,就必须进一步打造好“软”“硬”环境。要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立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标识”,凝聚文化共识,唤醒集体意识。同时,家乡越美丽,对游子的感召力越强。要为乡贤投身家乡建设搭建广阔舞台,以业兴才,以业聚才,壮大“归雁经济”,才能让各类人才尽展其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文/图

责任编辑:张军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