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 西固区严守“红线”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

整治黄河沿线环境卫生、实施河洪沟道生态修复景观、强化污染源治理……近日,记者从西固区获悉,该区把污染防治作为“生命线”,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幸福线”,严守环境综合治理“红线”,立足地域特色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
河长制让每条河流有人管
西固区作为工业区,占据着黄河上游流域重要地理位置,黄河流经此地37.5公里,黄河西固段流域生态保护和河洪道治理意义重大。
西固区委区政府把推进河长制作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从建立之日起就明确“河长制”目标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
河长制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承包制,人河对应,河长负责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等工作内容。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西固区首先制定出一张张“时间表”和“路线图”:梳理出4个方面10项29条具体工作目标;编制完成寺儿沟、元托峁沟、洪水沟三条区级河洪道整治“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建立“一月一督导、一季一座谈、一年一总结”的工作方式。
西固区健全完善了“823”河长制工作制度,全区形成了三级河长格局,西固区选聘区、乡镇(街道)级义务监督员197名,村(社区)巡河员34名,以严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抓落实,河长巡河、督导检查、考核问责、工作督办样样抓得牢、抓得实,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落实。
河洪道治理形成绿化景观
在西固有一条洪道——元托峁沟,属黄河二级支沟,全长6.63公里,流域面积4.06平方公里。
过去,这里的洪道断面脏乱差,河底杂草茂盛,散布生活垃圾,加之部分洪道护坡破损,严重影响到西固的“颜值”。 经过大力的生态整治工程,这里形成了美丽的绿化景观,极大的改善了洪道生态环境,元托峁沟让西固既有了“面子”,“里子”也更加光鲜。
西固区综合施策推进黄河兰州西固段流域生态保护,第一策便剑指污水治理。
多年来,西固区集中力量整治寺儿沟、洪水沟、元托峁沟3条洪道黑臭水体,持续巩固大金沟、甘沟治理成果,加大城区严重防涝点整治力度,对雨污混流管道进行分流改造,对年久老化、管径较小的雨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区雨污水排水系统。
河洪道治理方面,西固区推进实施庄浪河、湟水河、咸水河等黄河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项目;启动实施黄河南岸生态水系建设,加快山洪沟道生态治理保护步伐。
尤其对黄河干流等涉河违法行为,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以“铁腕”举措改善生态环境,让河洪道安全隐患无处可循。
生态水系做足“加法”文章
据记者了解,西固区达川三江口,地处八盘峡水库的上游,这里是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的交汇处。每到这个季节,三江口风景如画,溯河而上,沿岸枣林葱郁,芦苇摇曳,置身其中,竟能感受到一丝江南水乡的韵味。即使到了冬季,这里也不乏生动,飞回来的天鹅告诉我们:山青了,水绿了,生态更美了。
此时,处于黄河西固段上游的河口古镇也毫不示弱,优美的山水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水居丹霞带动了河口大景区建设,这里的生态美已经走出了“深闺”,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
可以说,黄河西固段流域的每条水系都流淌着自己的故事,或清新淡雅、或醇厚浓香、或朴实无华,它们都成为黄河这条“幸福河”的“绿色名片”。
这得益于西固区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蹚出的一条新路子:河洪道治理与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相结合,让源头之水清新有活力。
西固区在生态保护上做足“加法”,全力实施沿黄绿色长廊建设、城区绿地新增、面山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林业产业发展六大工程,并投入专项资金建成投用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二期项目,全面推进河洪道综合整治。
如今,在水源地保护区内,沿河都有绿植,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于一体,这不就是“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生态景观的真实写照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特约记者 宗芳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