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时政> 正文

培育发展“多元多能”产业集群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23 08:41:20 智能朗读:

高原夏菜规模种植

两会聚焦

“十三五”期间,兰州市举全市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脱贫“摘帽”,既不是“船到码头”,也不是“车马到站”。为实现可持续脱贫,我市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快发展县域、镇域、集体经济的同时,规划建设城乡融合示范镇,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2022年,持续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一百五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决战脱贫攻坚“圆满交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何尝不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金城兰州,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核心节点城市。然而受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现象在这座城市长期存在,贫困成为阻挡全市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一座大山。其中,有贫困县3个(榆中、永登、皋兰)、插花型贫困县区1个(七里河区)。

“十三五”以来,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脱贫举措,凝聚全市及社会各界力量,兴产业、助增收,夯基础、美环境,抓融合、促振兴,协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

2017年皋兰县、七里河区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连战连捷永登县、榆中县顺利实现脱贫退出。全市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脱贫退出71个、2018年脱贫退出185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100%脱贫退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9.16万人减少为2019年底的0.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88%下降到0.32%。2020年9月底经全市共同努力,挂牌作战,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明珊介绍,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为助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我市多举措发展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面积分别达到84.56万亩、11.56万亩、5.97万亩和15.78万亩。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10家,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至少有2个以上合作社。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15个、市级旅游示范专业村40个,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18.33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0391元增长到2020年的14652元,增长了41.01%。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和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8974元、8763元、9076元和15506元增长到2020年的12602元、12423元、12730元和21941元,贫困群众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有力地支撑了脱贫目标的实现。

探索产业发展“兰州模式”

地处榆中县北山的园子岔乡,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36.47%。“我们积极寻找脱贫突破点,变自然劣势为比较优势,全面发展百合产业,六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园子岔乡负责人介绍,以前种传统农作物,亩均收入仅几百元,自从种植百合后,亩均收入5000元。目前,全乡百合产值超过1.5亿元。

产业发展既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长远之计。市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李海涌介绍,为做好产业振兴与脱贫成果有效衔接,我市探索乡村产业发展“兰州模式”,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形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特色农业+”多功能型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特色农业+富硒”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以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等为主的兰州富硒特色农业产业;按照“特色农业+设施栽培+展示、示范、体验、研学”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榆中康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体验、餐饮”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田园观光型休闲农业,以万亩古梨园为载体的什川梨园小镇,以10万亩玫瑰为载体的苦水玫瑰小镇,以多种文化为载体的河口古镇和青城古镇等。

“休闲农业+”农文旅体验康养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园区等基础功能,稳妥推进农、文、旅、体验、研学、康养等业态融合,初步形成了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特色民宿、亲子研学、国学践悟、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农家风味等为主题,打造了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黄河驿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园区。

“产业化联合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围绕高原夏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尾菜处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以省级产业化联合体甘肃康源现代农业为龙头和链主,直接带动榆中县、辐射带动全市高原夏菜全产业链链企、链社、链农,联合开展高原夏菜新品种更新、订单育苗、搭配生产、集中加工、统一品牌、抱团销售、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为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产业园、构建全市百亿级蔬菜产业集群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创园建群”助推乡村振兴

“未来几年,我们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方案,聚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李明珊介绍说,按照走好兰州现代农业新路子、发展兰州精致农业的定位要求,不遗余力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一百五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逐步实现可持续脱贫。

通过实施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产业强镇、产业强县、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创建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以产、加、供、销、服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园”“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效益倍增。

即在未来几年,聚焦小而特、特中特、特而优产业,开展产业园区创建、产业集群建设等。2022年,申报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以高原夏菜、中药材、奶业为主,培育亿级特色产业专业村3个;持续推进5个省级、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持续推进100亿级高原夏菜、30亿级百合、10亿级玫瑰、10亿级中药材等产业集群建设,启动创建40亿级生猪、30亿级草食畜、30亿级乡村休闲旅游业、10亿级马铃薯、10亿级特色瓜果小杂粮、10亿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等130亿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申报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以高原夏菜、生猪、特色瓜果为主,培育亿级特色产业专业村3个;持续推进5个省级、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启动创建永登玫瑰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榆中百合、永登马铃薯、皋兰生猪等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100亿级高原夏菜、40亿级生猪、30亿级草食畜、30亿级乡村休闲旅游业、30亿级百合、10亿级玫瑰、10亿级中药材、10亿级马铃薯、10亿级特色瓜果小杂粮、10亿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等280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同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等为重点,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