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 正文

周雅琮 我就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

2021-09-02 08:42:59 智能朗读: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春风十里有远香》
杨基《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吴融《金桥感事》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李颀《送魏万之京》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飞瀑流云》
杨炯《广溪峡》

■人物简介

周雅琮,字润璞,号一得。生于1962年。高中毕业参军入伍,退伍后分配在外国语学校做宣传工作,1992年考入兰州市教育学院美术系,受教于范有信教授。毕业后,得到书法家顾子惠老先生及书画家马西园老先生指导。

作品入选2003年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在书法教育中多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书法类指导工作一等奖称号。

周雅琮酷爱书法艺术,平日里,不善言辞的他总是喜爱提起笔来自顾自的神游墨海。交谈中,他也是一边回忆一边讲起了自己的故事。言语中,虽无华丽、热切的词汇表达情绪,但舒缓的语速加上他诚挚的眼神,却是流露出一种更加真切、动人的情感。

“我此生书法艺术之路的开启,一定要归功于我的母亲。”周雅琮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真情:“姥爷出生在山西襄汾的一个书香门第,年轻时就写的一笔好字。民国时期他流落到甘谷并成了家,然后便将书法传授于我的母亲。受了姥爷的影响,从小母亲就十分好学、上进,为了上学,刚刚十来岁的她竟然从甘谷偷跑到了兰州。”

“学校里,母亲不仅学习刻苦、勤奋,凭借着过人的身体素质还成为了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中锋。”说到这,他发自内心的崇敬溢于言表:“实话实说,母亲一辈五个兄弟姐妹,除了我二姨不会写字画画以外,其他人或书法、或绘画,或篆刻、或木雕,都在艺术领域各有所长,也都小有名气。小舅舅是兰化机械厂的总工程师,平日里也是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我从小是跟着母亲学习书法,她虽不是有名的书法家,可也是写了一手好字,无论是小楷、隶书都十分娟秀。”他说:“平日里,我母亲写,我就在一旁看,后来自己也开始练习,母亲便在一旁指导。等到了有一定基础了,她就给我讲一些书法理论知识。就这样,在墨香四溢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便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一生不可割舍的缘分。”

遗憾的是,一开始周雅琮学习书法的时候,任何学校都还没有书法专业,所以他也只能凭借着从母亲那里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日复一日笔耕不辍的艺术领悟继续坚持练习着。1979年,周雅琮参军到了部队,虽然平日里训练、工作都很忙,但他也充分利用军旅生涯里的闲余时间继续挥毫泼墨。

“3年里,我给部队和战友写了不少对联春联,也因为自己的书法爱好,更为那段洋溢着青春热血的美好时光赋予了浓浓的墨香,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周雅琮深情地说。1981年,他离开部队回到了母亲身边,从此便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系统学习,每天都沉浸在墨香四溢的岁月之中。

“其实,我自己的书法有了质的飞跃,还是到了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工作以后。”他一边回忆一边说:“不像现在有电脑打印,那时候在大量宣传工作中很多材料都需要手写,而且也让我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去一边进行书法练习创作,一边面向学生尝试书法教育工作。”

1993年,经过大概一年的专业学习后,周雅琮考到了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深造,在这里他遇到了时任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有着“范骆驼”美誉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范有信教授,凭借着自己过人的书法艺术功底,他也得到了范有信的高度评价。

“那时候高校里没有书法专业,所以要想从事艺术专业深造就只能选择美术,而范有信教授也算是我画画方面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周雅琮告诉记者:“在美术系的学生里,我的字差不多算是写的最好的,而老师的肯定也更加激励了我向着自己的艺术梦想继续努力。那段时间里,范有信老师对我十分器重,师生之间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我一边学习美术一边继续苦练书法,平日里也尝试过进行书法教育。”

当时,周雅琮的工资收入十分有限,买不来足够的毛边纸满足日复一日的学习创作,于是他便把擦得锃明瓦亮的水泥地当作宣纸,以水为墨,写满一地拖掉,然后晾干了再写,就这样依旧坚持不断地进行练习创作。

“这是我最艰苦的一个阶段,但却是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他感慨地说:“那时候,图书管里有一个小伙子知道我爱书法,便把所有的废旧报纸留给我练习书法。报纸不能直接用的,我要用排笔蘸着水一张一张的刷着摞起来,然后拿画板盖上去再压上两块石头。之后,还要放在避光的地方阴干,这才能一张一张地拿下来用。”

一直到了1996年,周雅琮才正式开始为学生教授书法艺术。从这一天起,周雅琮的生活变得愈发简单充实,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临帖、创作,再就是不断学习各种书法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自己在书法上的融会贯通传授给学生们。逐渐的,由于他的书法教学深入浅出、易学好懂,慕名前来的学生们也越来越多。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中,更有不少孩子在周雅琮的悉心教导下逐渐脱颖而出,成长为书法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在他的学生中,有的考到了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有的考到了西北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有的考到了山西大学书法艺术系,这让周雅琮愈发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以墨香育桃李,胜过种种浮世繁华。”说到这里,周雅琮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随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我省的著名书画家马西园。”他由衷地告诉记者:“2005年之后,我经常去拜望马西园先生,我还让儿子拜他为师。在我看来,马西园先生的书法创作无论是吸取传统还是自我创新都取得了丰厚的艺术成果,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擅长行草,兼带隶篆之风。他还兼工山水画,常作焦墨长卷,焦墨之中,有空灵之感,笔力苍古,深得黄宾虹笔意,气势雄浑,不齐之齐,乱而不乱。尤其是他的书法人生也是十分励志,让我从中获取了坚强的力量。”

“有段时间我也经历了走流行书风的弯路,有个别代表作品还在《兰州晚报》上发表过。”实际上,周雅琮的书法艺术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坦言自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那是1998年、1999年前后,我在流行书风上钻研的比较深,当然我不是说这不好,流行书风在艺术上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写的有模有样之后,却突然发现与自己喜爱的传统书法艺术有些背道而驰。”

“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只有一个方向,如果都在创新之中而放弃了承续传统,岂不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他认为:“无论是何种艺术,都应该百花齐放的,每个书法家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且一定要形成能代表自己特点的风格。而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得从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从刻苦的修炼中找到突破。”

“学习书画还得有悟性,同时更要多看书多学习,重要的是要坚持练习。”直到今天,周雅琮还都一直坚持着数十年来的一个习惯,早上画画,下午写字,而“二王”的信书手札、草书更是至今仍在不断地练习。

“这么多年我回头看来,除了‘二王’的书法对我的熏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对我影响也很大。”他坦言:“我们现在的书法家,在签名时基本都只会一种,但是通过练习王羲之的字以后发现,我们的前贤真的太了不起,他名字里的三个字在那么多的签名中竟然各具特色,没有任何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正是越学古人,方知古人学问之‘可怕’。”

“所以,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书法家,因为我看懂了前人优秀的东西,所以绝不敢轻易把自己摆到‘家’的位置上。”他感慨地说:“就我看来,衡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如今的人绝对没有古人强。尤其是那些名扬古今的书法大家不仅都写得一手好字,任何一位还都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过人的造诣。就这一点,绝大多数当今的书法艺术家都无法超越。”

听到这里,记者突然想到,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就不止一次说过:“我不是书法家,我就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如此谦虚的话语背后,实则是对古人之文化修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无比的尊敬。

“还是要好好向古人学习,书法一途切不可狂妄自大,就今人的所知所为,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周雅琮的这几句话诚挚、质朴,却好似字字千斤般充满分量,说话间他更是露出了谦虚的笑容。

众所周知,书法学习相比绘画要难,培养书法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也正是如今的周雅琮将精力和心血倾注于书法教育的根本原因。如今,他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已经整整25年。

“这几年,书法教育的开展真是遇到了最好的时候,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周雅琮笑着说:“超不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是我教给每个学生的第一句话。这些孩子能在任何一个书法专业比赛或展出中获得成绩的时候,或者从每一天的学习中得到领悟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开心。因为,通过我的付出和努力,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书法,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