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热门话题> 正文

■议论纷生 留心“无感支付”带偏孩子消费观

2023-07-17 08:55:35 智能朗读:

6岁男孩花一万元买游戏装备、11岁女孩打赏主播近200万……近段时间,孩子用父母手机大额消费的新闻频见报端。不少家长坦言,就算情况没这么极端,移动支付也带来了某种忧心现象——孩子总以为父母手机里有“花不完的钱”,平日里消费大手大脚。

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极大缩短了交易流程,让“买买买”变得相当便捷。和其他技术一样,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极大的便利让消费行为愈发不受理性控制。此前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移动支付使得支付与消费之间的联结变得更加松散,因此,消费者更不容易感觉到花钱的“痛苦”,而是单纯享受消费的愉悦。这样的“无痛感”消费体验,具备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难抵诱惑,更何况幼小的孩子。

支付方式的变化,固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冲击孩子的消费观。但诚如社会学所揭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归根结底是没有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在现金消费时代,父母辛苦工作供一家人吃穿用度,劳动挣钱相对可知可感,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也能明白钱从何而来。如今处处移动支付,孩子们少了实体货币的具象感,如果不加引导,很容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觉得钱就是手机里的数字,“得来全不费工夫”。

教育家默克尔有言:“金钱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这个家庭的重心一样。”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从未放任孩子随意花钱。想买东西,他就要求孩子在本上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一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才可以。这样的“历练”,也被称为“财商教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方式也不妨多多探索。比如,尝试“家务奖励”,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孩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观念。

消费是生活中自然的行为,消费习惯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担起责任,学校和社会也要加强引导,共同帮助孩子培养好的消费习惯,其实是在培养好的人格,也是在培养一种能力。

据《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