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热门话题> 正文

■一针见血 谨防“培训贷”压榨就业困难学生

2023-05-31 08:59:22 智能朗读:

“毕业近一年,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了贷款,每月还贷1200元,至今尚未结清。”据报道,又有大学生深陷“培训贷”陷阱。一些不法机构编造“包就业”“拿高薪”“找不到工作就退款”等幌子,诱导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借贷用于岗前培训,不少求职者落入这一陷阱。

以培训促就业,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培训贷”背后的不法机构,却绝不是为大学生就业助力,而是将大学生视作“待宰羔羊”。这些机构往往将自身包装成为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专业技术企业,在通过宣传造势骗取大学生信任之后,再告知大学生能力和经验不足,需要接受岗前培训,承诺培训后包推荐工作。一些大学生受此蛊惑,与机构签署《实训协议》,并通过分期借款平台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最终掉入陷阱。

“培训贷”的骗局屡见不鲜,而且常常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就在去年,有媒体披露,四川成都培训机构“轻备教育”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及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培训贷”成了“套路贷”,并且如牛皮癣一般屡禁不绝,此种现象值得深思。实际上,早在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显然,将目标定位于大学生的“培训贷”,其业务在性质上已经违法。不过,这些不法机构往往盯住那些刚刚毕业又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利用他们急于求职的心理,精心设计贷款培训的“圈套”,受骗者在发现受骗时,往往已离开校园而投诉无门。

麻绳专挑细处断。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是就业市场最脆弱的群体,对以他们为目标的“培训贷”骗局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强化打击力度与舆论监督,依法惩治违法行为。屡禁不绝的“培训贷”骗局,恰恰说明目前在这个领域的消费金融治理还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上培训机构和网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其机构合法性、业务合规性,对存在问题的应当从严从快打击,提高不法机构的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切实净化网络招聘的市场环境。

据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