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凝聚资源力量 “三西”共建服务链里“红利”多

2022-05-05 08:01:38 智能朗读:






在西北新村社区,有一个特别的组合“三西”,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团体?又发挥着怎样作用呢?近日,记者走进西北新村社区进行了走访了解。

“三西”指西北新村社区在白银路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搭建的“西北新村社区、西北新村小学、西北民族大学”为载体的“三西共建服务”桥梁,这一服务共建模式不仅仅进一步发挥社工委引领作用,而且在探索社区推行“社校联盟”工作模式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更是为辖区的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惠民“红利”。

“三西共建”解决辖区阵地“痛点”

4月26日,在西北新村社区的会议室里。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小学以及社区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正在商讨如何进一步有序地开展“共享阵地”,学校的运动场地、社区的会议室、学校的图书馆、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如何面向辖区居民、社会组织开放共享,大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让“三西”的活动阵地逐步扩大。

一直以来,西北新村社区的活动阵地受限一直是社区的一个“痛点”,很多社区的活动都因为场地原因不能进行。而“三西共建”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现在正在一步步开放‘三西共建’里的阵地,阵地将采取免费使用、付费使用等方式,面向大家逐步共享开放。这样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利的资源”西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孙艳对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本轮疫情发生之前,社区也是通过“三西共建”在高校的阵地等开展类似“我们的节日”、“文明创建”等活动,不仅仅有了宽敞的阵地,而且参与的队伍也扩大了,真正达到了联动辖区内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参与到社区治理与服务当中。而且在街道开展的设立辖区“便民服务驿站”的活动中,社区的“三西共建”也是积极发挥作用,西北民族大学在学校家属区以及临近街面的地方都设置了“便民服务驿站”。

“三西共建”让志愿服务更丰富精彩

不仅仅是场地的共用,记者了解到社区与辖区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小学共同整合形成联盟队伍有针对性的开展辖区助老为老服务工作,一方面社区结合西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与辖区实际开展针对辖区各少数民族老年群体的“关爱空巢老人”、“爱心义剪”“银龄陪伴”等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回访走访受益人群,目前累计服务人次达1000余人;另一方面联合西北新村小学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以大手拉小手联建模式持续开展助老陪伴活动,以小小志愿者为纽带紧紧链接社区和辖区老年群体,在助老为老服务方面更好的发挥校舍联动作用,最大程度体现“三西共建服务圈”的意义。

在没有疫情发生的时候,社区总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小小志愿者定期去往辖区孤寡老人张爷爷家里看望他。“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每次娃娃们来到我的家里,我都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心里特别开心。我现在就盼望疫情能彻底过去,孩子们能经常到我家来。”张爷爷对记者说。

在走访中,孙艳告诉记者,其实西北新村社区在2020年就联合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挂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专业服务。实施大学生“微公益”行动,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引进大学生团队开展青春护航、“四点半课堂”等专业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由学校派遣实习生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并将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结果以案例形式梳理呈现;同时通过高校引进专业社工人才为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专业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三西共建服务”项目能更好的运行,社区与民大、小学联合开展组团服务。社校联盟联合组建爱心家教、法律援助、暖心陪伴等多支服务团队,每周到社区和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等公益服务,其中“同心携手暖人心 童心共绘庆金秋”中秋主题慰问活动就是以孩子们的视角走进老一辈的世界,对参与民大建设的少数民族老干部、老科学家进行慰问;小学红领巾志愿服务队针对辖区特殊儿童开展“手拉手 心连心”陪伴成长项目,让患有自闭症和身体残疾的特殊儿童能够有机会走出家门走进校园,也让我们的小志愿者们能更多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三西共建”凝聚辖区民族团结石榴情

西北新村社区辖区内还有个特点,就是辖区内是多民族聚居。在辖区内日常开展的“民族团结月”主题活动,少数民族先进人才、道德模范评选巡讲活动等也是充分利用了“三西”这一载体,每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社区牵头联合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小学联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邻里节、文化艺术节、邻里晚会等,有效增进辖区各民族间的邻里感情。

“您看这是我们联创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系列活动的照片……”在西北新村社区,社区副主任肖雅楠向记者展示着活动的照片。看着照片上一次次精彩的活动上大家身穿各色民族服装在一起笑颜如花的面貌,也能感受到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石榴情。近几年来,创建社校联盟讲师库,组织社区少数民族道德模范、先进人物进校园宣讲,邀请民大教师、学生社团到社区举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等讲座;联合组建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少先队员形式的各类文体团队,“三西共建服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80多场。

“三西共建服务”品牌项目不仅为辖区各少数民族师生搭建了展现自我、实现社会价值的良好平台,更有助于促进校园各族师生与基层党组织的紧密联系,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大融合”党建工作模式。

今年3月,因为新一轮的疫情,“三西共建服务”的一些文体活动等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小学作为社区的“社工委”成员单位,同时也是“三西共建服务”品牌的一员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又贡献了突出的力量。

■记者手记

基层治理更在于顺应城市工作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推动各类资源对接民生需求、让服务平台拓展升级,形成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西北新村社区的“三西共建服务链”以街道党工委引领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思路,发挥辖区高校、小学集聚优势,体现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搭建以“西北新村社区、西北新村小学、西北民族大学”为载体的“三西共建服务”桥梁。

这不但进一步让“社工委”引领的作用更大化发挥,同时也探索出了适合社区地理位置和现实情况的“社校联盟”工作模式,有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实现资源共享大格局,让辖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居民共同受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娜 通讯员 肖雅楠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