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荒山造林70载 童山濯濯披新绿 《兰州·红色印记》微纪录片之《荒山披绿》今起播出

2021-06-21 07:32:11 智能朗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皋兰山上只有一棵树,北面的荒山上仅生长着只有8年树龄的200余棵树。有人预言,要绿化兰州南北两山,至少需要300年。70余年过去了,如今放眼两山,条条山梁绿树成荫,道道沟壑郁郁葱葱,昔日的荒山成了城市的天然大“氧吧”和人们休息游览的开放式绿色公园。

今日起,兰州晚报·指点兰州系列微纪录片《兰州·红色印记》将推出《荒山披绿》,用3集的篇幅,用镜头与文字为您讲述兰州南北两山的历史进程。

背冰上山战天地

全民参与绿荒山

兰州市在黄土高原的荒山秃岭上引水上山,大面积采用高扬程灌溉造林绿化,不仅在我国是第一位,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每天早晨便有浩浩荡荡的背冰大军,像流水一样,从黄河沿岸奔向皋兰山。”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回忆,1956年春,兰州市成千上万的居民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他们在植树的同时,到黄河刨冰,把冰块运到新种的小树旁边。1957年2月25日至3月5日,兰州市林业局发动全市10万人次,背冰900万斤,浇树30万株,使上年栽植在干旱区的幼树得到一次冰水灌溉。连续几年,在寒冬腊月里,用车拉人抬的办法,兰州人把黄河上的冰块运上南北两山,埋在新植的树苗下,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老人们回忆,当时背冰的人们口渴难忍,可自己背上山的冰块都舍不得啃一口。”任智斌感叹道,当时每一个人,每一筐冰,都是冰天雪地中酝酿着的一个个绿色希望。而在此后的几年中,城关区又陆续在大青山、龙尾山、徐家山等地大面积植树,使荒山的面貌有了初步的改变。

背冰上山、植树造林的壮举已经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但背冰植树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后人为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

咬住青山不放松

翁婿三代接力搞绿化

2000年,兰州市正式成立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并开始招聘护林员。2001年,阿干镇上的何永才报名,成了水磨沟护林站的一名护林员。

“当时还没有护林站,在山上找了个避风的地方驻扎下来就开始干了。”何永才回忆,以前山上连草也不长,一刮风尘土就漫天飞,为了将荒山变绿,他们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上山栽树、浇水。“那时候栽下的洋槐树、旱沙柳都长得比房子还高,这地方这几年刮风土也再不扬了。”

女婿王国礼是2009年从岳父手中接的班。“刚开始不想干这个活儿,不是怕累,主要收入太少,养不了家。”但王国礼最终也没拗过岳父,且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对山、对树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促使王国礼转变心意契机是他去了一趟四川九寨沟。“2009年,我去了一趟九寨沟,觉得人家那个地方真是好,森林环抱,氧气充足,让人神清气爽,再回来看看我们这个地方的荒山、黄土,于是就下定决心要种树。”回想起来,王国礼不由得佩服岳父的长远眼光,“以前觉得绿不绿化和自己没啥关系,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好了,大家生活才能好。”

受王国礼的影响,85后女婿张小江也加入了种树的行列。“再过几年,我也就干不动了,但这份工作一定要有人接手。”王国礼说。

3000人管护两山林地

绿水青山仍在延续

兰州的绿色仍在继续延伸,兰州人的自信与自豪也在延伸。截至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常年约有3000人从事两山林地管护工作。

与此同时,经过70余年的持续投入,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旅游的人数已超过500万人次。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2019年南北两山生态服务价值为76.74亿元,为1999年4.6亿元的16.68倍。

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做美黄河之滨,打造精致兰州”的要求,南北两山近城核心区域将被建设成集绿色、生态、健身、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开放式山地绿色公园。让城市环绕在森林中,让市民生活在花园里,这个美好的愿景将不再遥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文 甘霖/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