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正文

现实主义题材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即将亮相 编剧李天圣:工业题材是个不小的挑战

2023-02-09 08:58:17 智能朗读:

排练现场  甘肃省歌剧院供图

2月23日,由甘肃省歌剧院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将在黄河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以“世界工程难题”胡麻岭隧道为主线,将这个历时8年的巨大工程浓缩在舞台上,重现铁路建设者、贡献者、参与者的感人故事,向人们展示一个集国人智慧、奉献、无畏精神的铁路工程。

日前,记者提前探访剧院,与编剧李天圣进行了对话。李天圣坦言,与以往的歌剧创作相比,此次的创作难度可谓再创新高——首次挑战工业题材、用歌剧语言致敬“大国工匠”精神、主创人员“触电”“世界工程难题”。

记者:创作《不遥远的胡麻岭》的契机和动力是什么?

李天圣:契机和动力就和剧名《不遥远的胡麻岭》这个名字一样,是因为胡麻岭的地理位置离兰州很近,但是很少有人听过它,更不知道在这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个中国铁路建设者的故事。胡麻岭是建设兰渝铁路中最艰难的一个隧道,也是中铁十九局在施工过程中碰到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直到最后全线通车后,中央电视台报道采访了其中的建设者、参与者之后,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

记者:作为一个从陕甘边区走出来的红色院团,第一次触及工业题材的现代歌剧,有什么难度?

李天圣:用歌剧写工业题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一些工程术语、专业名词,例如“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舞台上演员说会很拗口,台下观众也跟听天书一样,但如果把这些事情都解释清楚了那就成了电影、纪录片。用语言把这些词汇说出来又显得不像是歌剧,歌剧是音乐的戏剧,更擅长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也是尽量通过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来表现故事。

记者:我们了解到,为了创作这个剧本,主创人员曾多次赴一线和铁路建设者交流沟通,为该剧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体验?

李天圣:对这个剧本,最大的感受就是“反复”。开始的人物涉及很多,但歌剧又不能写很多角色,后来通过合并、删减,把群体视角结合到个人视角上来,有的人物删掉了,有的人物在后来有了很大调整,几个人物原型并成一个。作为编剧对于一个人物立起来之后要推翻,肯定难以割舍。

记者:剧中主要角色有创作原型吗?

李天圣:所有剧中人物都有原型,高岩的原型之一是央视采访的工程师夏荔,他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是他人生中面对的第一个隧道。他的父亲是胡麻岭隧道的测绘员,当时在胡麻岭隧道打通的时候,他与夏荔是在隧道里相见的。剧中妻子安洁也是有原型人物的,他们一家人都是中铁十九局的职工,为了表现几代人都扎根在铁路建设上,我们提取了这个典型家庭。

男二号吴杰的原型是由两个人组成,他们分别是当时工区的区长和工程技术负责人,其中一个原型是李绍杰。但在和两个原型人物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共性与均有的特质,所以最后将两个原型人物合并成了现在的“吴杰”。剧中常小川和宁翠芳是汇聚了参与兰渝铁路中从甘肃招工的工人元素所创作的,他们作为甘肃人,为了打通黄河连通长江的大动脉作出了贡献,所以设计了这组甘肃的“农民工人”。

记者: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和特质,才能让当下的观众共情?

李天圣:说心里话,这个戏有一定难度。编剧写戏是写人物、写故事,写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命运。这个戏不像是历史戏或者战争戏,有明确的反面人物,这个戏面对的困难、对立面是一个自然体,它无法作为继续冲突的对立面,只能通过它给剧中人物造成的一次次挫折,通过人物的欢喜、失落、彷徨、痛苦等情感变化,来表现建设者的心旅。希望能让观众通过这部戏看到今天中国的中、青年建设者们,他们继承了老一辈的创业精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人物档案

李天圣

甘肃省歌剧院院长、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十三届甘肃省政协常委、民盟甘肃省委副主委、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一级编剧。曾先后承担了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大型乐舞《敦煌韵》、歌剧《貂蝉》、主题歌舞《民族之舟大爱之曲》、京剧《草原曼巴》、话剧《民以食为天》等大型舞台剧,以及小音乐剧《省城医生到咱家》《马背法庭》《佐瑞姑娘》、非遗小歌舞剧《仙姑传奇》等的剧本创作。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