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正文

白露至,金城入夜凉风发

2021-09-07 08:39:38 智能朗读:

□新华社制图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7日,人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这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到了这个时节,每天气温的变化也愈来愈大,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而兰州的气温也将随着西北方向冷空气的到来开始一次次降低。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

此时的秋天气候比较宜人,也适合运动,还能帮助人们强健体质、预防疾病,运动量可以比夏季时有所增加。但要注意的是此时天气转凉温差大,要谨防运动出汗后感冒伤风,喜欢早晚运动的人群更要留意。随着天气转凉,有些人可能已经出现了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有这些症状表现的人群晚上可以用热水泡泡脚,每天泡15至30分钟,身体微微发热,泡完后揉揉涌泉穴。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因为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虽然常言说“春捂秋冻”,但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如果这时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清晨“滚玉闪晶光”

“在微博上,我曾以九月写下一段话自勉:‘九月,已不热,还未冷。夜有清凉,昼有和暖。天明净,地丰稔。在九月的时光中行修,做一个宜人的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宋英杰表示:“每年9月7日前后进入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说是寒,虽有些夸张,但早晚不饶人,清晨出门的时候人们时常有一种身处冰箱冷藏室的感觉。”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像T恤、短裤、凉鞋之类的,就没法再穿了,即便还有点不舍。”他认为:“所以,正如谚语所说‘过了白露,长衣长裤’。古人更是未雨绸缪,一进入农历八月,暑小退,便开始‘绵治絮,制新浣故。及韦履好,豫买,以备隆冬栗烈之寒’。”

到了白露时节,清晨早起的人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室外的植物叶片上出现一颗颗小露珠,便如诗中所言真是“滚玉闪晶光”。而到了夜间,人们也会明显感受到暑气的消退以及秋季的到来。与暑季的湿热不同,秋季偏凉爽的同时也更显干燥。

今人物候无雅事

“虽然树还没有落叶,但地里的黄瓜、番茄、辣椒之类的菜,都陆续地‘歇菜’了。”宋英杰生动描述了白露时节自然环境变化:“立秋之后,便一天天眼见着它们蔫儿了、谢了、枯了。树木还好,人家毕竟是‘大公司’,暂时可以视秋凉为无物,继续穿着夏装。”

正如古人所说:“阳气主生物,所乐也;阴气主杀物,所憾也。故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

“在古人对气候的解读中,对时节的物象赋予了情感层面的意境。”他说:“其实在都市之中,平常似乎难以得见‘秋叶泫露如泣’的物候情节。倒是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层露水,以及我们用雨刷器拭去露水的瞬间,或许会让我们想到,已经是白露节气了。”

“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宋英杰表示:“不同时节,古人会依照物候或者找乐子,或者做雅事。先不论雅俗,不说赌斗,今人已经很少有兴致甚至很少有机缘与物候互动了。现在每達一个节气,能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节气,应该吃什么?”

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

“常年状况,白露时季节版图上的‘领土’分布是:秋约占619万平方公里,夏约占240万平方公里,冬约占101万平方公里。粗略而言,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宋英杰认为:“以平均状态而言,大体上北方在立秋、南方在处暑时节,高温终结。白露之后、即使在南方,也很难热播高温‘连续剧’了。剩下的,只是少数继续冲击‘高温锦标赛’奖牌的运动员。”

“古诗所言,之前还是‘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但到了白露时节,人们已将凉爽视为理所当然,已经不觉得它有多珍贵。”他说:“偶尔高温再现,人们倒会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总体而言,随着气候的变化,往往热浪启动得更早,温度升得更高,而且结束得更晚。一个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可是一季炎夏,确实其兴也勃焉,但其亡,也太磨蹭了。”

古诗云:“积雨连村暗,山庄何处归。秋光堪画处,蓑笠过桥迟。”白露之后,渐渐迎来“华西秋雨”,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节。“但全国总体而言,白露时节降水显著减少。二十四节气中,全国的降水,总量减少最多的是寒露,其次就是白露。这两个‘带露’的节气,仿佛是露多了,雨便少了。”宋英杰说。

白露三侯: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时节,以古人的说法,正是“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为什么会出现露水呢?“这要从露点说起。”对此,宋英杰这样解读:“露点,其实是一个清纯的气象名词,因为在一些八卦新闻中经常与走光联系在一起,好像也就变得不那么纯洁了。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空气之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空气对水汽的容纳能力越强。”他说:“当温度降低时,空气对水汽的包容度下降。饱和后,多余的水汽就只好‘变态’了(由气态变为液态)。达到露点后,凝结的水飘浮于空中,成了雾。附着在物体表面,就成了露。当露点低于0℃时,称为‘霜点’,正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而且,民间也还有‘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霜雾露,晒衣裤’的说法,这便是说清晨露水很浓,预兆着当日很可能是一个大晴天。”

据宋英杰介绍,古人描述的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预报员”,是借用生物智慧的典型。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在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群鸟养羞:“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秋高气爽,玉露生,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于是开始养羞(馐),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与此同时,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仲夏以来最讨厌的蚊子终于开始闭嘴,用不了几天便会渐渐的没影了。所以,民间也有“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的说法。还有一则谚语,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腰上身的时节。

很多谚语,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如“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白露天晴稻像山,白露雨来苦一路。”《农政全书》解释道:“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  还有很多谚语,反映了白露节气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有雨霜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白露无雨,露风迟。

“露里走,霜里逃,感冒咳嗽自家熬。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白露白芒茫,无被不上床。”由此可见,白露时节,便从“不露”做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