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更多内容>>

 

 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所在部队,是著名的西北野战军三五九旅。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着他的4次立功经过:

  1948年6月,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座、打死敌人两个、缴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续部队顺利前进,立师一等功;

  1948年7月,在东马村带突击组六人,扫清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座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立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时发现敌人,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迅速消灭敌人,立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座、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1948年12月彭德怀签发的《报功书》中写道:“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31岁,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1954年12月,武汉。

  冬日寒风里,一名年轻军官步履匆匆。

 

  风华正茂的战斗英雄张富清,此时面临转业。

  最初,他想回陕西老家侍奉母亲,和未婚妻比翼齐飞。

  但此时湖北西部的恩施地区缺人才,缺干部。张富清服从组织安排,去了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的来凤县,“共产党员,要坚决听党的话,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是他一生的信念。

  他的未婚妻孙玉兰,也从家乡陕西洋县追随而至。

  一块红布,包好用生命换来的勋章。

  一只旧皮箱,锁住赫赫功名,封存了戎马岁月。

  这对新婚夫妇怀着改变边远山区贫困面貌的憧憬,跋山涉水,一路向西。“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地处武陵大山深处,与湖南省龙山县只隔着一条酉水河。

  今天,我们借助现代交通工具,从武汉走陆路到来凤尚需7个小时。

  当年,张富清夫妇从汉口出发到来凤,穿越崇山峻岭,走了整整7天。

  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

  县城仅三街九巷5000余人,街市残破;经济凋敝,民生困难,建设和发展任务极其繁重。

  张富清夫妇正是奔着这种艰苦来的。“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

  带着“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苦”的赤诚,张富清来了,一来就是一辈子,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半个多世纪,无论顺境逆境,他选择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

 

  在湖北来凤,与张富清在一栋楼里生活了30多年的老街坊们,也都感慨张富清的“保密工作”做得好: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劳苦功高的大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董香彩、叶明理,都与他有过共事的经历,但他们都不知道张富清立下过赫赫战功。

  张富清有位孙女是一所大学的教师。看到报道后,她在微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小时候只听说爷爷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天我才了解到他的过往功绩,实属惭愧!爷爷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至今还每天读报,每晚7点必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他经常教导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不要忘本,要勤俭节约,要努力学习……爷爷刚过完他95岁生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建功不贪功、有功不居功,张富清始终以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95岁高龄,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时,他又一次挺直脊梁,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崇高军礼。

 

  共和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这位95岁的老人,感动了这个春天,感动着亿万苍生,感动着中华大地。

版权所有: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copyright ©lanzhou daily lanzhou evening
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 编号:甘新办函字[2006]8号 备案编号:陇ICP备12000029号
兰州日报报社总机:(0931)6132611  兰州晚报热线:(0931)4286666
兰州日报社 设计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