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文化服务向“云端”更精彩 我市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亮点纷呈

2023-11-30 07:06:05 智能朗读:

少儿数字图书馆受孩子们热捧

数字化服务让阅读更精彩

线下精品陈展,线上实时直播

文化场馆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强,如何依靠数字化平台、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是当下文化场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因地制宜的数字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云”看馆藏文物、沉浸式语音导览、AR全息绘本、3DAR阅读涂鸦墙、数字书法体验桌……近年来,我市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逐渐步入正轨,“数字”元素随处可见,“智慧”场景多元丰富,“互联网+场馆”的模式内涵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全新的休闲体验,为文化场馆赋予了更丰富的能力,让社会大众通过更多、更便捷、更有趣的途径去学习文化、感悟书香、体会多彩人生。近日,记者带着诸多好奇,探寻了数字化服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满足新需求  数字阅读智慧空间应运而生

兰州市图书馆中央广场分馆可谓是一个惊喜连连的宝藏地。这里环境时尚雅致,一进门便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阅览室里宽敞明亮,有很多少年儿童在认真阅读。有些小孩由父母陪伴前来看书;有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潜心学习;有备战考试的大学生;有古稀之年依然勤于学习的老人。安静的书香氛围中,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营造出了特别的“风景”。

这里还是一处集先进性、科技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字阅读智慧空间,实现了读者服务工作向数字化、创新化、智慧化方向的发展。馆内拥有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检索机等数字化智能设备以及若干多媒体资源,其阅读区域还分设低幼区和青少区,低幼区包含点读有声绘本、有声图画书、立体绘本(包括英文绘本)、益智玩具等,尤其是自主点读学习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眼、口、耳、手、大脑等感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读者的需求已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借阅,而是凸显出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特点。针对这一变化,兰州市图书馆中央广场分馆数字阅读智慧空间应运而生。”兰州市图书馆馆长王红芳告诉记者:“我们把‘听学读玩讲’ 融为一体的新阅读理念融入了阅读实践,这里与传统阅览室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排排书架被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所代替,纸质文献被数字资源所代替,打破了时间空间给阅读带来的限制。”

“此外,在精简优化阅读流程的同时,我们还将所有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更加高效、便利的运行模式,为馆员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她感慨地说:“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乘着数字化翅膀,人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具沉浸感、多元化的体验,‘开卷有益’正在年轻一代中续写新的故事。”

指尖飘书香  多端开放让阅读更精彩

数字阅读智慧空间通过引进现代化智能设备和RFID技术,力求将现代科技与传统阅读深度结合,打造出一个智能化、沉浸式的数字阅读体验空间。

其间,不仅有多功能仿真阅读书体验桌为孩子们构建全新的阅读情境,还有AR全息绘本让青少年读者感受新奇的视觉体验,更有3DAR阅读涂鸦墙让孩子们与虚拟世界轻松互动。此外,还有数字媒体技术搭载中国书法学习课程打造的书法体验桌,让读者在深度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书籍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创新,实现了阅读形态的多样化。如点读书,让阅读实现了用眼看书向用耳听书的转变,立体书构造精美,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让学习可视化;有声图书和有形图书的全新新颖阅读模式,让读者在阅读图书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阅读,在阅读模式选择上更加多样;还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性馆藏资源,更是让广大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刘雨薇是一名即将迎来中考的学生,平日里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提升文学写作能力,但平日里能用的时间又十分有限。在这个数字阅读智慧空间线上线下的帮助下,她留着读书的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刀刃”上。“如果要去馆里,就可以提前在线选好要看的书籍,去了直接通过自助设备借阅,省去了排队、咨询、找书的诸多环节。时间紧张,还可以通过线上进入数字阅览区在线检索、阅读电子书籍,足不出户享受丰富的阅读资源。”她笑着告诉记者。

海纳天下物  古今人文风貌一触即现

近五年来,兰州市图书馆加强智能化建设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全面建成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图书自助借还、盘点、智能定位管理和大数据平台揭示,完成数字扫描地方文献、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加工和发布项目,制作各类政府公开信息、公开课以及《黄河之滨也很美》《文脉兰州》《红色兰州》等多个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网事典藏、《青城古镇》专题库、文脉兰州、红色兰州,汇聚成地域文化鲜明的特色数据库。

“真的很方便,通过这样现代化的智能设备,想了解哪里的历史人文知识都可以在服务应用界面找到通道,各个地区的古今人文风貌一触即现。”读者白榕告诉记者:“既可以通过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查找,也可以通过‘名人’‘著作’等主题分类检索,一些年长的读者也不受影响,还能用‘长辈版’实现便捷阅读。”

这个特色数据库应用运用数字文献、音视频、图片、文本等载体,设置了“地方特色”“文献及著作目录”等一目了然的检索分类,使读者可以十分容易地操作。在数据利用和展示方面,数据库还以主题作为切入点,挑选多种类型的资源组合后以专题网站、小程序等形式呈现,巧用各类技术,让数据“活”起来,打造数字化改革便民场景服务新样板。

“云”上看文物  开启精品陈展新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要让文物、古籍活起来,博物馆就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使命。目前,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也开启了数字化传播的路径探索,为馆藏文物以及各色陈展的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广大市民实现了“云”上看文物、赏展览。

去年年底,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为时半年精心策划推出的“钱币里的盛世中国——兰州市博物馆馆藏钱币展”开展。此次展览以兰州市博物馆馆藏钱币为主体,按照钱币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展示,并辅以较多钱币相关知识的配套说明,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演进,同时折射其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展览的相关数字资源在线上也同步开放,无数远在异地他乡的网友也第一时间进入了“云”上展厅,以无障碍的方式尽览诸多馆藏珍品。虽然该展于2023年2月结束了线下展,但是线上展至今依旧可以点击浏览。可以说,在广大网友的热捧下,数字化技术轻松打破了陈展空间、时间的束缚,让精品展览的生命力得以最大化提升。

步入新阶段  扩大传播广度加深传播深度

“自此,我们馆藏文物资源便步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告诉记者:“自这次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尝试之后,我们又精心打造推出了该展的姊妹篇——‘一带一路 贯通东西——古丝绸之路钱币展’,同样以‘线下实体展+线上数字资源’同步开放的形式,受到了广大市民及无数网友的纷纷‘点赞’。”

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市博物馆在自己官方网站运营基础上,已经能够兼顾新的社交媒体,达到普及文物知识、宣传博物馆的目的。此外,该馆还力求在保障网上展厅入口、网络预约入口、讲解服务预约入口等多种线上应用功能,保证馆内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的同时,也及时、快速地处理观众反馈的各类问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重要桥梁,承载着以物教人、以史育人、以物化人的重要使命。”李周明由衷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数字化技术,让大众从多方面感受到文物的魅力,认同文化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们也将继续扩大传播广度、加深传播深度、讲好文物故事,为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数字科技手段  吸引游人如织

近年来,在古金城关原址修建的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仿古建筑群,始终肩负着接续兰州历史文脉、重现丝路重镇风采的文化担当。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区之中,最具文化内涵和城市气质的莫过于秦腔博物馆、兰州非遗陈列馆、兰州彩陶馆、文化体验馆和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这“五馆”。无论春秋寒暑,这里日复一日游人如织,人们拾级而上、随心而赏,在轻松惬意的品读之中感受着愉悦与收获,以及在心间荡漾的文化传承。实际上,这里也是我市最早以数字科技手段打造精品陈展的文化场馆,因此成为广大游客来兰观光必打卡之地。

在秦腔博物馆,观众进馆后可以在参观的同时参与体验式互动。馆内提供了有特别意义的数字化展示,并设计了一系列数字互动场景,如电子触摸屏、移动沙盘、动漫场景、幻影成像等,以科技力量引导观众沉浸式参与互动的同时,给予大家愉快轻松的参观体验。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于2010年7月8日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该馆采用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数字化现代手段,集展示、陈列、收藏、研究、保护为一体,是了解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兰州彩陶馆则坐落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仿古建筑群的二台,由序厅、展示厅、体验厅三部分组成。这里同样利用声、光、电相结合的高科技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彩陶文化展览、先民生活场景复原、多媒体模拟制陶过程、陶吧互动等方式,集中呈现了兰州地区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及各时期、各种类型的彩陶,使观众借助现代技术对彩陶文化,特别是马家窑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记者手记

让数字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沉浸式语音导览、AR全息绘本、3DAR阅读涂鸦墙……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老金城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新场景,丰富着兰州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今年全国文化旅游的“热搜城市”,兰州文旅并未局限于旅游的兴旺发展,而是一方面继续发掘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不断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在不知不觉中,数字科技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首当其冲。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智慧服务的理念深融于我市各大文化场馆,同步提升着市民游客的休闲体验和生活享受。用手机完成参观预约、图书借阅、资料检索等需求看似简单平常,但其背后却必须有一个复杂系统的科学应用作为支撑,只有依托诸多数字化建设的智慧结晶方能完成。

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化建设更能令所有的资源实现时空无界的全新状态,这必将会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