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廖树言 白衣战士坚守在前线只为抢救更多战士的生命

2023-10-26 08:34:26 智能朗读:

廖树言近照

廖树言(后排左一)与朝鲜“志愿军妈妈”(后排中间)在前线医院留影

廖树言与丈夫王学敏(1981年去世)从朝鲜回国后的合影

扫码看视频

70多年前,290万中华优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浴血奋战,以“钢少气多”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战胜了“钢多气少”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背后,有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拿起手术刀、绷带,奔赴前线抢救伤员,誓死守护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其中就有志愿军第16军医院的护士廖树言。

20岁的她写下参军决心书

1951年2月,全国各地支援抗美援朝的运动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医院正在贵州省遵义市招收医护人员,准备开赴朝鲜战场。20岁的廖树言当时还是遵义市专区护士学校的学生。学校的墙上到处贴着志愿军战士给祖国人民写的决心书,还有血书。看到这一幕,廖树言满含热泪,写下一封决心书,坚决要求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廖树言参军后被分配16军医院一分院,参军不到一个月,医疗队就出发了。在河北省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练兵后,于1951年11月乘军列北上,达到吉林省辑安县(今吉林省集安市)。出发时,大家背的除了被装和粮食,每个人还撕了一大捆白布条用作战场救护的绷带,整体负重约50斤。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医疗队从辑安鸭绿江大桥步行过桥。廖树言和所有志愿军战士一样,心想这一去也许再也回不来了,但仍义无反顾,她觉得为了祖国、为了战友即使牺牲也是值得的。战友们还各自把自己和亲人的姓名、家庭住址都写在一块白布上,交给其他战友,如果牺牲了,战友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家人。

医疗队到达朝鲜东线时已经是11月下旬,天气十分寒冷。行军途中经常有美军飞机在头顶盘旋、扔炸弹。大家一听到防空哨的鸣枪信号,就赶紧钻树林、钻山洞,没地方可钻,就在路边趴下,等敌机飞走,再接着赶路。

为受伤的战友流泪

走了五六天终于到达前线医院,这里离前线只有40公里,时刻都能听到前方传来的枪炮声。所谓的医院,其实就是当地老百姓离开后留下的空房子,医疗队还没有到达,已经有好多伤员转运下来。大家来不及休息,一放下行李就赶紧给伤员止血、手术、包扎,手术后立即向后方医院转运。

除了抢救伤员,护士们还要照顾伤员的饮食起居。一些年轻的战士,有的胳膊没了,有的腿没了,有的要马上截肢。看到战友的伤情,廖树言十分难过,她流着泪给他们包扎。有一个18岁的小战士,被敌人的炮弹炸瞎了双眼。廖树言给他喂饭的时候,他嘴里还骂着敌人。廖树言安慰他说:“你受伤了,现在需要治疗和休息!”小战士说:“我能动,你们让我回前线吧,我还能战斗!”廖树言的泪水夺眶而出,听到她在抽泣,小战士问:“你怎么了?”廖树言连忙擦了擦泪水说:“没事,你好好养伤,等伤好了,还能上战场!”后来,廖树言和战友在电话里说到这件事,两人都大哭起来。

“他们就是我的亲兄弟,我要护理好”

医院的医生、护士、炊事员、担架排和行政人员加起来只有100来人,所有人不分年龄、大小,全部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院长、教导员、炊事员都要给伤员喂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每天从早忙到深夜,刚躺下休息,又来了伤员,要立刻去接收、抢救,没有人换班。重伤员处理完后,立即向后方医院转送,轻伤员就地治疗恢复后又返回原部队。廖树言在手术室里协助医生为重伤员做手术,有的伤员需要截肢,他们就协助医生手术。

一分院是野战机动医院,要随时根据战事的变化紧跟部队前移。前线在哪里,医院就到哪里,哪里缺少医护人员就去哪里支援。

“伤员是我的战友,就是我的亲兄弟,他们在战斗中受了伤,我要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好他们!”廖树言说。

除了抢救从前线送下来的志愿军伤员,医院还抢救过很多朝鲜老乡。美军飞机对志愿军后方的交通线频繁轰炸,需要随时抢修道路。而朝鲜60岁以下的男人都去战场了,留在后方修路的大多为妇女和老人。很多朝鲜老乡在修路时来不及躲避被炸伤,送到志愿军医院抢救。一分院救治了很多朝鲜老乡,其中有一位当地妇女伤愈后,主动要求留在医院帮助医护人员照顾伤员,每天给伤员喂饭、擦洗身子、洗衣服、端屎端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志愿军妈妈”。

医院开赴前线时遭到敌机轰炸

1953年6月,金城战役打响,我军全线大反攻。一分院随大部队要前移至三八线以北的西浦。16军三所医院,一所医院10辆车,满载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随大部队前移。二分院的一辆车在通过封锁线时,敌机投下炸弹,车上的医护人员全部牺牲。

志愿军的火箭炮怒吼着向敌人的阵地猛轰,从医院里可以看到山上一片火红。战士们勇猛冲锋,喊杀声震天响。每天大量的伤员源源不断地送来,医护人员几乎没有合过眼,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抢救更多伤员的生命。连续十余天,一分院抢救转运伤员近2000人。

一个战士被送下来时腿部负伤。他是爆破手,非常勇敢地和战友冲到前面,将敌人阵地上的碉堡全部炸毁。当敌人的最后一座碉堡被炸掉,战斗瞬时停止了。他以为自己牺牲了,感觉腿很疼,才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十几分钟之前,爆炸声震耳欲聋,敌我双方打得激烈,突然这么安静下来,我真的有点后怕了!”后续部队打扫战场、清查伤员时发现了他,将他送到了一分院治伤。小伙子姓李,是湖北人,1952年参军,1953年上前线时才19岁,后来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战地夫妻在朝鲜举行婚礼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1954年12月30日,廖树言与一分院教导员王学敏在朝鲜西浦举行婚礼,成为一对战地夫妻。

虽然王学敏是廖树言的上级领导,但两人在抢救伤员时,彼此不分上下级。王学敏把伤员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照顾,亲自给伤员喂饭,还时常组织编排节目慰问伤员和走访慰问医院驻地的朝鲜老乡,大家对这位大哥十分敬仰。廖树言和他时常在救护伤员时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但战争时期两人都把这份纯真的爱埋藏在了心里,直到停战后,王学敏才正式向廖树言表白。

朝鲜停战一年后,医院已经建起了几排平房,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铁路已经全部修复,伤员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运回国内治疗,王学敏和廖树言就在医院里举行了婚礼。当天,招待战友们的是医院司务长从国内带回来的两包糖果,生活用品也是他们委托司务长从国内买来的两床被子。土坯房做婚房,就这么简单地举办了婚礼。

1955年9月,廖树言回国,被安排到了张掖解放军第八医院工作,1968年被调到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工作。1970年她进入医院开设的医训班学习,1972年毕业后在医院妇产科任主治医生,直到1988年退休。

人物资料

廖树言,1931年10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人。1951年2月从贵州省遵义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第16军野战医院一分院任护士,1955年9月回国,在原解放军第八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任护士、妇产科主治医师,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退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德华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