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老兵李殿明:12分钟!我们突破了三八线

2023-09-28 07:12:51 智能朗读:

李殿明

受伤的小腿

扫码看视频

今年93岁的李殿明,17岁参军后一直从事医务工作。无论是驻地军医还是护理员,他凭借过硬的医疗技术救治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经历多次战斗,飞机轰炸、机枪扫射、火光冲天的战场故事在他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参军后,他选择从医

李殿明小时候生活在松花江以北,当时八路军在那一带进行土改,号召青年参军,于是他响应号召参了军。1947年4月,一开始李殿明被选为空军驾驶员,虽然他的主要科目都考过了,但有一门科目过不去。后来野战医院院长告诉他:“你搞医!”做了三个月的看护员后,他开始学护理。野战医院有3个人都是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文化程度高,给大家上课。学护士之后,李殿明被分配到手术室工作,在做第一助手第二助手之后,第七天他直接参与了手术。在科室主任的建议下,他又学习了麻醉师的技术,全麻、腰麻、局麻都不在话下。有一回,一位营长在战场上作战时肠子被打断,李殿明负责打麻药。

手术比较复杂,李殿明需要全程站着密切关注伤员的情况,手术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7时,术后伤员恢复得很好,李殿明受到了部长的表扬。由于麻醉技术过硬,他立了功。

入朝前,他被任命为驻地军医

入朝前十几天,李殿明收到命令,被任命为38军驻地军医。1950年10月17日下午5时,李殿明从铁岭坐火车进入朝鲜,刚下火车,命令就来了,由于前方情况紧急,需要跑步过江。第一天晚上步行进入朝鲜时,满公路都是朝鲜人,他们都往中国方向跑,志愿军只能从水沟和稻田前进。当时眼前半边天都是火光,着火的地方是美国飞机炸的,老百姓的平房还在燃烧。第二天晚上,公路上都是从平壤撤下来的学生,第三天也一样,公路都堵了。由于路线不太熟,影响了部队前进速度,没按时到达目的地,受到了彭总的批评。

1950年12月31日晚上,这一天突破三八线。李殿明记得很清楚。晚上12点开始,全军集中所有大小火力一起攻击,12分钟就突破了三八线。

激战三个月,成功拿下三所里

李殿明说,38军打三所里是最苦最大的战役,正是在这次战役中,38军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一开始,38军攻打德川,之后一夜间先头部队赶到了三所里。三所里是个大十字路口,往南通平壤,往北是熙川、价川,往西就是新义州,敌军的多个仓库、后勤供给点都设置在此。美军南逃必须经过三所里,基于其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志愿军必须拿下这里。战斗从1950年10月底一直打到1951年1月30日,志愿军成功拿下三所里。为此,彭德怀给38军写来贺信,38军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战场上,教官教会了他们在遇到重磅炸弹轰炸时,人要趴在地上,用大拇指堵住两只耳朵,把眼睛保护起来,肚子不要挨地。因为B29轰炸机个头大,扔的炸弹都是1000磅的,从7层楼的高度丢下来到地上还能炸三四十尺深,水都炸出来了。在他印象里,炸弹爆炸的时候,他虽然趴在地上,但冲击波的力量把大家震得弹起来能离地一尺多高,很多次遇到轰炸时,李殿明的耳朵、鼻子都被震出了血。

敌机狂轰滥炸,现场惨不忍睹

李殿明曾有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次遇到飞机轰炸,是野战医院做早餐时暴露了目标。那天天刚蒙蒙亮,当时野战医院有两个排,一个是看护排,一个是护士排。看护排早上做饭时飘起的炊烟,引起了敌机的注意,随后敌机便开始轰炸医院所在的村庄。当时李殿明和其他战友都在房子里,见到这一情况他立即呼喊同伴:“快!大家往山上跑!”语毕,他一脚踹开了房间的窗户跳了出去往山上躲避。刚跑到半山腰,在半空盘旋的4架敌机携带着汽油弹,开始对野战医院所在地进行轰炸。他身后的老乡腿脚慢了些,没跑出来最终负伤牺牲。

李殿明躲在半山腰的树林里,目睹了整个过程。敌机连扫射带轰炸,扔的都是凝固汽油弹。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没熟的凉粉,黏糊糊、颤巍巍的,这种东西撂下后不是一点就着,它蹦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火,哗一下就烧起来,人根本来不及跑。老乡刚从中弹的房子里跑出两米左右,人就栽倒在了地上,整个人瞬间像火球一样在燃烧。李殿明比划着,每一个弹盒内装着一吨汽油。在以往的战斗中,志愿军缴获的武器里见过这样的汽油弹,当时为了方便战士洗澡,这样的铝制弹盒还被用作了澡盆。

那一次,4架飞机轰炸的同时,增援的敌机也陆续赶来。李殿明说,当时敌机的通信系统非常好,一旦某处开始进行轰炸,附近的援军也会立即赶到。一时间,野战医院的上空聚集了三四十架飞机,整整轰炸了40分钟。野战医院所在的村庄,200多户人家的房子全部被炸平,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火海。大家看到敌机离开后准备下山时,被有经验的同事制止了。同事告诉大家,一般敌机轰炸过一个地方后,过十多分钟会有几架飞机返回这里进行侦查,看是否还有人存活。果不其然,过了15分钟有几架飞机又返回了上空,大家只能静静地躲在树林里,等待敌机彻底离开不再返回才陆续下山。后来大家在现场清点发现,通信班、看护排、护士排一共牺牲了17名战友,现场惨不忍睹。那天晚饭时,后勤供给部做好的米饭熟了,可大家谁都吃不下去,看着刚刚收拾完的残局,大家都有些恍惚,但工作还得继续。

第二次危险发生在李殿明行军时。1952年6月,天气比较热。志愿军们白天待在山上的防空洞里,晚上下山做饭或者是工作。有一次敌人南逃,志愿军追击到了一处村庄,这里白天有敌人占领,天黑前敌人撤走了。有一天晚上没有工作任务,没有接受伤兵,大家下山后天快黑了,准备做饭时,不知什么原因,敌军发现了这里的志愿军,便开始轰炸这个村庄。李殿明见状心想不妙,他快速从房间跑出去,在轰炸间隙往后山跑去。不一会儿,敌人的大炮又开始对准村庄狂轰滥炸,丢下的炮弹像下雨似的。当大家都趴在山上的防空洞里,但防空洞的门由于是木头做的也着了火。在防空洞里,李殿明感觉自己的左小腿有些不对劲,重得抬不起来,他把裤腿撩起来一看,才发现有炮弹残片插进了膝盖下方,炮弹残片还很烫,四周的皮肤也烫伤了。李殿明赶紧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处理,大家躲避的这座后山,距离山下村庄有100来米,敌人的炮击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将村庄全部炸平。这一次,他的另外7名同事3人受伤,4人牺牲。

战场很危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955年10月,李殿明回国,38军将他调至铁岭办的医干大队。后来,38军把文化层次高的人选派到长春军医大学,李殿明经过考试从30多人里脱颖而出,前往长春军医大学学习。一年后,李殿明来到原沈阳军区南站门诊部工作。

1956年,李殿明转业后支援大西北来到了兰州。他先后被安排在敦煌职工医院、兰州市建筑工人医院、市政公司针灸所、省医政处等单位就职,最后任职在救助站,也就是当时的收容站。“那时候我们有30张病床,由各医院抽调的大夫负责。”李殿明说,后来医生大部分都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病人也少了,他便在手术室当起了医疗主任,带领着13个护士继续干。其间,他接生、门诊坐诊,成了多面手,一直就这样干到了退休。1991年,李殿明被批准退休,有一个单位由于没有大夫,他又被调去那里干了一年才离休。后来,他又被调至民政局的一个医疗所又干了4年……前后算下来,李殿明离休后一共又干了15年,直到75岁时才算真正休息。

谈到参加志愿军上战场是否有遗憾时,李殿明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我最大的幸运是在朝鲜没被打死,捡了一条命,这是我最高兴的!”他说,“战场上,一分钟之内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你不敢保证自己当天晚上还能不能吃上饭!”与之相比,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他理想中的样子,子女孝顺、孙辈可爱、身体康健,这就是最大的富足。

人物档案

李殿明,1930年9月23日生,1947年4月入伍。1949年下半年在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野战医院任护理员,后在38军某野战医院任职,1950年入朝,任驻地军医。1956年复员后考入长春军医大学。同年支援大西北来到甘肃兰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李庆 见习记者 马萄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