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老兵屈桂芳: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运输线”

2023-07-23 07:30:00 智能朗读:

老兵屈桂芳

早年参军时的照片

屈桂芳获得的6枚纪念奖章

扫码看视频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首歌源自电影《铁道游击队》,而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来自山东枣庄的屈桂芳今年93岁,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1951年1月入朝,成为一名志愿军铁道兵,参与抢修桥梁、铁路基建工作。

70多年过去了,曾经熟悉的朝鲜语已经忘却,而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冬日趴在雪地里却成为屈桂芳记忆中永远的刺骨烙印。年过九旬的他听力大不如前,沟通起来必须很大声。屈桂芳不善言谈,喜欢默默坐在一旁沉思或者微笑,但是一听到“抗美援朝”4个字,老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从小跟着铁道游击队打鬼子

长大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30年,屈桂芳在山东枣庄出生。“我的父辈是铁道游击队队员,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活跃在现鲁南地区,就是枣庄的临城、峄县、滕县一带。我家离铁路特别近,是铁道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每次放学回来,我就偷偷跟着父亲跑到铁路边。看到游击队员打鬼子或破坏鬼子的铁路,我高兴地跟在他们后面追着跑,心里埋下了当兵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种子。”屈桂芳说。

1950年,屈桂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山东枣庄入伍,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铁道兵。“听说要参加抗美援朝,我们那里有100多人报名了,大家热情高涨。入伍后,我们在沈阳培训了一个星期,后来换了军装就入朝了。”屈桂芳坚定地说:“到抗美援朝的前线去,就是保家卫国!”

你白天炸 我们就晚上修

你今天炸 我们就明天修

1951年1月的朝鲜,皑皑白雪覆盖着硝烟还未散尽的战场,气温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战争一开始,美国空军就频繁轰炸志愿军的运输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炸掉运输线,志愿军就坚持不下去了。

美军天天轰炸,志愿军战士就拼命抢修,用血肉之躯捍卫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951年1月,屈桂芳作为铁道兵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美军狂轰滥炸,屈桂芳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依靠铁锹、木头等工具抢修、重建铁路,整日整夜奋战在炮火下,时时刻刻体验着惊心动魄,确保物资安全运到前线。

“敌人想阻止我们修铁路,断了我军的后方供给链。你白天炸,我们就晚上修;你今天炸,我们就明天修。”屈桂芳说起当年抗美援朝修铁路经历,依然坚毅无畏。

屈桂芳入朝的时候是最冷的季节,很多铁路被炸成一截一截,桥梁也被炸塌了,几乎没有完整的。“桥梁、铁路被炸了,我们就到处跑着去抢修。这边还没抢修完,那边又被炸了,我们就又往那边跑。有时睡到半夜会突然被叫醒,要赶去修桥。我们夜间都是在山上睡,白天炮火猛烈,只能躲着不出来。当时住的都是山洞,里面可深了。”屈桂芳说。

亲眼看见战友

被燃烧弹活活烧死

“铁路线是前方战士的生命线。当时,运输线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线作战。有时你会觉得铁路永远也修不完,刚修好敌机就来炸了,我们又要去抢修。”屈桂芳说,白天有敌机轰炸,大家只能把工具藏在山洞里。敌机一走,战士们就冲出来,清理定时炸弹、灭火、搬运损毁物资。有几天,美军炸得特别厉害,我们出不了山洞。有时候在外面来不及躲避,就把一块雨布撑起来,防止被敌机发现,然后支个行军床睡觉。

“有一次,一架敌机飞得很低,投下了燃烧弹,我亲眼看到很多战友都被烧死了。”说到这里,屈桂芳声音哽咽。沉默了一会后他说:“白天修路还好,飞机来了你能躲。晚上飞机过来,投放的照明弹把周围照得比白天还要亮,接着敌机投下燃烧弹、炸弹,把我们的阵地烧成一片焦土。”

“我们的战士可怜啊,敌人扔的都是固体燃烧弹,投下来都是一长串,那东西落在哪里都着火,在水里也能着火,落在人身上永远扑不灭,只要沾上肯定活活被烧死。很多战友全身上下都被烧黑了,太惨了。有的战友牺牲了,身上还在烧着。我们没时间去悲伤,就在遗体旁继续抢修铁道。虽然当时我和战友们年纪小,但是我们都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勇气。”屈桂芳看着胸前的纪念章说,看到纪念章中间的志愿军形象,就想到了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耳朵冻坏了

鼻子也快冻掉了

“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美军炸得太猛烈了,公路尽毁。没办法,屈桂芳和战友们开始修起了一条辅线,保障后方运输部队能正常通行。

屈桂芳和战友们进入朝鲜秋场的时候,偌大的城市已经被炸成了平地。屈桂芳带着1个班长和3个战士,借了3台机械、1台发电机和两台空压机开始挖坑道。“以前的发电机是煤油的,不是柴油,也不是汽油。空压机是用来挖坑道的,挖掘的速度又快又好,短时间内挖出众多坑道没问题。当时,发电机和空压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屈桂芳说。

随着坑道的延伸,工程量也越来越大,用电量增加,常出现停电的情况。屈桂芳说,“电是洞内战士的眼睛,一秒也不能停,有电机械才能运转。那时晚上是不能休息的,要随叫随到,哪里坏了就去哪里维修。早上天不亮就要到工地,蹲在发电机旁调整力量,安排机械,确保用电。”

后来有两次美军的飞机轰炸得特别凶猛,铁路线根本运送不了物资。屈桂芳和战友们就扛物资,像接力赛一样,一个人扛着物资交给下一个人。飞机一来,他们就赶快趴在雪地里。“那时天气寒冷,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耳朵冻坏了,鼻子也快冻掉了。”屈桂芳回忆说。

我活着回来了

很多战友却牺牲在了战场上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资料显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铁道兵部队与朝鲜军民一起,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128.88千米,便线便桥127.79千米,线路1003.3千米,车站股道161.13千米,隧道122座次,给水310站次,通信线路2.03万余千米,使朝鲜北部铁路通车里程由志愿军入朝时的107千米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千米,与其他部队共同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订。1953年10月1日,屈桂芳回国。“战争胜利了,我活着回来了。10月1日这一天很特殊,是国庆日,我也回到了祖国。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能活着回来是幸运的,但是很多战友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牺牲在战场上,永远回不来了。”屈桂芳说。

只有把国家建设强大了

我们才能不受欺负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屈桂芳还有什么心愿。这位老兵郑重地说:“我就想好好活着!我们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人民安居乐业。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烈士,只有把国家建设强大了,我们才能不受欺负。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国家的发展要靠后人的努力!”

档案

屈桂芳,山东枣庄人,1930年出生,1950年入伍,1951年1月入朝,是一名志愿军铁道兵,参与桥梁抢修、铁路基建工作。

■采访后记

屈桂芳的儿子屈建国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能歌善舞,不仅会吹口琴,还会拉手风琴。如今满头白发的老兵只能看着这些老物件摇头,早已吹不动、拉不动了。

和蔼可亲的笑容映在屈桂芳的脸上,胸前的6枚纪念章无比耀眼。尤其是那枚“中国铁路职工抗美援朝纪念章”,饱含沧桑却又熠熠生辉。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此刻,《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似乎在记者耳畔响了起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李庆 文/图

责任编辑:马和相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