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勇立潮头唱大风 十载匠心铸成就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021-04-29 08:30:15 智能朗读: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员工风采
光缆标准化接续作业比赛
兰州轨道交通运营人微笑服务每一名乘客
一线员工服务外籍乘客
行车调度技能比赛

在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成为此次全省5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收获的最高综合性荣誉,也是近年来甘肃省获得此项殊荣最年轻的国有企业。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创新经营、直面挑战、务实举措、乘风破浪的写照,是两千多名兰州轨道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奋楫向前、追赶超越的身影,更是该公司多年拼搏积累、从小到大、由弱渐强、飞速发展的征程。

“地铁梦”是兰州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2600多万陇原儿女的殷殷期盼。上世纪70年代末,兰州市在国家批准实施的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想。2014年3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路组成,1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6月建成运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穿越主城四区,是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民生工程,顺利完成国内首次4穿黄河盾构施工,成功攻克红砂岩地质稳定性差的世界级技术难题。截至目前,1号线日均客流达17万人次,累计客流量超过1亿多人次,客流强度位列全国单线运营城市第一。1号线全线建成运营后凭借其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切实改善兰州市民的出行条件。

从项目建设伊始,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得到了省、市、区三级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的理解和帮助,省、市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均给予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省、市主要领导曾多次调研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及公司发展等方面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在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政策支持等各个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难题。

从零起步厚积薄发

完成夯基垒台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10日注册成立,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及与轨道交通相关的资源开发任务。成立之初,公司如何发展,项目如何建设,资金如何筹措,征收如何推进?一系列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府国资委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秉持“加快发展兰州轨道交通事业,为兰州交通提速,为市民生活提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速”的使命,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党委政府满意,市民群众满意,职工队伍满意的省内一流公共交通企业”为愿景,迅速理出工作头绪、加快配齐技术人员,在历经初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后,公司现已实现厚积成势、全面发展。十年期间,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成为拥有2400余人,4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运营分公司,涉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维护、筹融资与资源开发、物业服务与文创制售的整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企业,资产总额达435.6亿元,企业信用评级升至AA+,已成为兰州市建设体量最大、融资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

克难啃硬无坚不破

匠心打造工程

2014年是兰州轨道交通建设元年,3月28日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线路穿越主城4区,是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60多家参建单位、2万多名建设者、19台盾构机,栉风沐雨、不分昼夜,用最短时间打通37公里隧道,建成20座车站。

建设初期盾构穿越黄河是地铁给兰州轨道人出的第一道考题,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高水头、高压力是考题的全部已知项。如何作答,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大题。施工现场数十名专业工程师不断比对的着水纹、地质等勘测资料,为了获得更详实更贴切的数据,他们用等比例搭建模型的方式一次次试验、一笔笔记录,期间收集的试验数据足够支撑一个中等规模的隧道施工。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11月1日,“金城5号”盾构机缓缓从黄河北岸始发,向着南岸的预定接收位置掘进。10米……100米……500米……经历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后,“金城5号”顺利抵达黄河河道北岸预定位置。首次“穿黄”成功的短暂喜悦过后,远超前期勘测数据的水流速度、黄河古河道的大粒径卵石、工作面的持续渗水以及几乎磨平的盾构刀头等难题又接踵而至。“还能不能向南岸推进?”这是所有人的疑问,想要继续推进,首先要更换刀头。根据经验,在普通大气压下的更换作业都可以迫使一个大型隧道工程变更设计方案,更不用说在“盾构穿黄”的高气压状态。国外的涵隧专家更是给出了“impossible”的回答。兰州轨道人没有放弃,将“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边摸索边实践,硬是锻炼出了一只专业的抗高压作业队伍,总结出了一整套适用同类施工的专项方案。80多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地下47米深的穿黄隧道中赞叹:“你们正在创造历史”。没错,兰州轨道人正是凭借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盾构机漏浆失压、击穿河床、河水倒灌、刀盘卡死等巨大风险的处置措施,并改造盾构机以适应黄河上游地层盾构施工。一切准备就绪后,位于黄河北岸的“金城5号”再次启动,这一次,兰州轨道人脸上更多的是从容、坦然和自信,经过700多天的紧张施工,被定义为“世界级难题”的盾构4次穿越黄河施工全部完成。

第二道考题是在稳定性极差的红砂岩地质层下的深基坑开挖施工。西北地区少有的红砂岩地质层在轨道交通施工中却频繁出现,红砂岩不遇水时坚如岩石,遇水后迅速软化成泥,具有流塑性,严重时甚至引发地表沉降、涌砂涌水,开挖难度非常大,对土建施工非常不利。红砂岩基坑降水属于世界级地质难题,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初对施工难度的预料不足,导致兰州轨道人面对红砂岩地质时被“反复折腾的不轻”。为了彻底解决红砂岩地质层施工难题,公司紧急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技术团队反复摸索、邀请各方专家现场指导,终于,兰州轨道人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应对红砂岩地质难题的施工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拦、截、堵、排、降”,看似简单的5个字,却凝聚了兰州轨道人的无数汗水与智慧、顽强与坚韧。回首来时路,兰州轨道人用自己的不懈和钻研走出了一条烙有他们独有印记的经验之路。

贴心一路情暖万家

点滴用心用情

“出行无忧、贴心一路”!这是兰州轨道人用心喊出的服务口号。为高质量做好运营服务及维修保障工作,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15年组建成立运营分公司,围绕“运输高效、服务提升”目标,坚持“安全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智能地铁”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为兰州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全年无休、全天候的支撑保障。运营分公司现有员工212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2050人,平均年龄不到28岁,一线生产人员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600多天安全运营里的每个平凡日夜里,为有紧急情况的乘客垫付车费、为宝妈们提供母婴服务、为走失的小孩找到家人、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服务、为突发疾病的乘客提供救助,等等这些爱心善于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而应当这些紧急事务的,正是近2000名在调度、客运、车辆、通号、票务、安保等29个工种88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他们为市民乘客的绿色出行累计提供了超过1万小时安全、专业、精细、高效的贴心服务。

答试题、测酒精、填日志是电客车司机每天的“必修课”;口罩、糖果、创可贴则是站务人员每天的“必备品”;排查违禁品、危险品、可疑人员是安保人员每天的“必答题”,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换来的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运行图兑现率99.99%,列车正点率99.99%,其他各项关键运营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的优异成绩。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 在这最关键、最吃劲、最特殊的时刻,公司闻令而动、全员尽锐出战,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总要求,精准打出组合拳,坚决打赢阻击战。我们依据“科学、合理、适度、分批、分类”原则,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同部署、同推进,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面对疫情的扩散和客流的“断崖式”下跌,在切实保障市民乘客和一线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确保1号线运营不间断,复工复产不误时,所辖区域无疫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创新引领发展

解锁商业模式

兰州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一方面,在兰州市城区更新的“大时代”下,大型配套建设如火如荼,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就是兰州市城区更新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引擎。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给城区带来更大通勤能力,还能更快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前提”下,巨大且长期的资金投入又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平衡资金投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在建立之初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抓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学习国内一线发达城市“轨道+互联网+物业”的发展理念,分析国内各城市产业发展态势及我市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好轨道交通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输血与造血并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TOD项目的建设热潮由此拉开序幕,TOD项目即通过其交通便利、综合业态、系统性发展和集聚规模化等特点推动城市更新、改变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实施TOD综合开发,达到产业与公共服务资源高度融合,逐一形成TOD模式下新的商业中心和生活中心。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用“轨道+物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兰州轨道交通规划实施资源开发项目22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的有兰州科技创新园、东方红广场站综合整治工程、西客站及小西湖等轨道交通沿线商业项目,正在建设的有西关什字、奥体中心、迎门滩等沿线站点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在“地铁实力”和“地铁速度”的共同加持下,兰州轨道交通沿线26万平方米商业业态已见雏形,30万平方米轨道·城市曙光“零换乘”住宅项目已开盘销售,商业综合体和住宅的有机结合,不仅完善了区域内的配套和城市化布局,也引领着兰州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的进阶。TOD模式下的轨道商业蓝图已绘,叠加轨道红利持续释放,充分实现了资源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的良性互动。

展现国企使命担当

促城市基础发展

作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公司自筹资金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市政公用类项目的建设任务,前瞻性地将轨道交通沿线市政公益建设统一纳入到兰州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布局中来。“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间,公司先后建设完成了西部最大规模的路网型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兰州西站北广场,以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中软国际为核心的我省目前最大科创园区——兰州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西津路下立交工程,S260#及T112#市政道路,城区8条交通疏解道路,东方红广场东、西口过街通道项目,东岗、陈官营消防治安用房等市政公用工程,改造完成东岗东路烂泥沟桥和鱼儿沟桥。兰州轨道交通东方红广场枢纽站周边综合整治项目,轨道交通1号线附属人防工程等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这一系列市政公益项目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多措并举筹措资金

摊薄投资风险

兰州轨道交通工程是兰州市数十年来最大的城建项目,仅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达300亿元。如何筹措资金,是建设之初的头等大事。为筹措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按照“围绕资产、辐射资源、嬗变资金”的融资思路和“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融资方法,一方面,依托政府信誉,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项目基本融资;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债、融资租赁、国际贷款、保险资本利用等多种方式,与14家银行进行了实质业务合作,与多家信托、证券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成立十年来,从当初的1亿元起家,累计筹集到位资金已达到834亿元。这些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不仅破解了融资难题,还摊薄了融资成本。

筑凤巢于陇原

聚贤才于旗下

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人才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本。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同样与公司对人才的重视分不开。面对公司规模的迅速扩达,公司着力从完善人才体系、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和人才培养通道,拓展多个渠道,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

依托兰州市委、市政府特批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单位优势,着力构建“一条主线,三个梯队,六大工程”的“136”人才强企战略。先后开展了5批次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各类成熟人才1000余人。与9所合作院校组建了24个“订单班”,共969名学生通过公司考核验收走上了工作岗位,为轨道交通提供了人才保证。此外还通过公开竞聘、遴选等方式,使一批青年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80后已经成为公司机关中层和所属单位的基层领导力量的主力军。

近年来,公司6名技术人才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引进人才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1名员工被认定为甘肃省领军人才,1名员工被认定为兰州市经营骨干人才,2名员工被评为兰州市首席专家,2名员工被评为兰州市青年专家,多名同志入选兰州市属国有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库。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人才培训项目被市委评为兰州市2017年度重点人才项目。

凝聚人心再起航

企业文化显实力

近几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达,公司越来越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强调把党建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引领,使企业文化由“虚”到“实”。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通过联建互动的形式,以“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并在各类职工文体活动中把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地形成公司上下一心,共同践行开拓、奉献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公司党委主动作为,结合实际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举办了多次以倡导“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一线开展“行风建设”,成功申报了5个“精致车站”和 5辆“精致车组”,并以之为标杆、标兵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水平,在为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力量的同时,也将企业形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发展依靠大家,发展为了大家,发展成果由大家共享。”“随着公司的发展,要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得体面而又有尊严,提升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拓展幸福空间。”这是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民生观,真挚的话语让员工的心里暖洋洋的。的确,近几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员工的薪酬每年都以可观的速度递增。收入多了,员工甜在心里,工作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

打造工匠队伍

当好职工贴心人

长期以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依托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各项优势,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把脚踏实地的干劲、勇往直前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钻劲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上,公司坚持把劳动和技能竞赛与建功立业相结合,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工作,积极参加全国(行业)、省、市竞赛活动,先后组织120余家单位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和“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省列劳动竞赛,通过“七比一创”“百日会战”“大干一百天”“工艺工法大比武”等专项竞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累计组织267个班组,27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426次,组织多工种参加国家级“捷安杯”“信誉杯”和省、市级“轨道杯”职业技能大赛19次。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创新孵化、技术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完成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合理化建议、发明专利等成果45项,举办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推广应用成果29项。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先后有5个集体和13名同志荣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劳动竞赛荣誉,6人被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64人被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3名同志被授评为全国轨道交通协会“工匠精神模范”。

在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的工作上,市轨道公司积极打造和谐“职工之家”,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贴心人作用,为职工排忧解难。先后为420余名单身职工解决住宿问题,为260余名职工解决购房问题,设立职工洗衣房,创办职工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成立青年员工读书会,真正做到服务职工、关心职工,为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凝聚人心。同时,以“家文化”为主题,在轨道交通1号线各车站及调度中心建设“职工小家”20个,把“暖心工程”实实在在送到一线职工身边。利用现有资源修建职工活动中心。积极做好职工福利保障工作,慰问家中变故、生育、生病住院职工278人次,为44名住院职工提高报销比例。针对特别困难的职工,通过职工募捐、申请国家救助金等方式进行帮扶,不断构建和完善公司帮扶体系。

此外,市轨道公司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兰州轨道交通工程自身特点,成立兰州轨道交通项目联合工会,通过开展“遵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保障服务活动,与参建单位签订《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承诺书》,督促其按时发放工资。举办“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平安甘肃”主题宣传活动,增强职工与参建单位人员法律保护意识,树立法治维权观念。持续在公司和参建单位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职业危害排查、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等活动,覆盖126余家单位,340多个班组,17000余人,通过“安全生产陇原行”“消防宣传月”等专题活动,扩大劳动安全卫生和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和务工人员健康权益。

党建引领发展

成就过硬本领

近年来,公司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从公司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党的建设,通过扎实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团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等多个方面工作,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为建设省内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党委全面落实国企党建工作30项重点任务,打造了3个省、市级标准化示范点党支部,并联合区域内26家党组织牵头组织成立了我省首个跨行业、跨层级、跨区域型党建联盟——“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城市基层党建“兰州标杆”。同时,公司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轨道交通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党委核心作用。通过建立“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建调度例会”“支部+互联网”“支部+先锋岗”“支部+主阵地”,企地共建、结对帮扶等多种创新举措,将党建工作与提升服务工作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兰州轨道交通特色的党建之路。

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创新优秀企业案例奖、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劳动竞赛荣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二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兰州市“十大诚信企业”、市级文明单位、全市优秀企业等奖项。公司9个集体先后被授予“甘肃省工人先锋号”,1个集体被授予“甘肃省青年安全示范岗”称号,3项成果获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6项课题获甘肃省“质量管理奖”等荣誉……这一项项荣誉、一面面奖牌深刻记录着每一位兰州轨道人砥砺奋进的前进之路,兰州轨道交通事业正朝着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阔步前行。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