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兰州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把支部建立在合作社里、产业链上

2020-12-21 08:39:28 智能朗读:

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村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辣椒、打包装车……一大早,永登县柳树镇教场村村民陈长海就在温室大棚里忙活了起来。作为村里的恒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员,他负责管理合作社的草莓和辣椒种植大棚。“在合作社干,每年可以多挣一万多元呢,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家贫困户的帽子也摘掉了。”陈长海说。近年来,教场村以“党建+土地流转”的形式,成立了永登恒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登恒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肉牛养殖、草莓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村里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

教场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正是兰州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兰州市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让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旗愈加鲜艳。

截至目前,兰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1.79万人下降到382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4%降至0.32%,2020年9月底经市县乡村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全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脱贫。

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起党组织

时值岁末,新春待接,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一派辞旧迎新的景象,村民魏海民家的院子里堆满了金黄的玉米棒。“收成可好着呢,把玉米脱粒后卖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66岁的魏海民寻思着今年的收获说,“忙活完两亩地的玉米,农闲的时候,我和老伴两个人在村上的专业合作社打零工,每人每天能挣100多块,一年下来好几万元呢,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这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说起如今的好日子,魏海民不禁笑逐颜开。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文山村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近年来,争取各类资金1532万元,实施进村项目27个,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饮水、住房等问题。投资166万元实施到户产业104户,发放扶贫贷款42户210万元,带动形成了以设施农业、劳务输转为主的产业体系。同时,建成高架大棚382座191亩、实现年经济效益305万元,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以来,兰州市在农村、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两新组织等6个领域部署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同时,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健全组织体系,在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推广强村带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做法,促进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共创共建。

在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注重优化年轻、学历和能力素质结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3岁,较2019年下降了4.4岁,大专学历以上人数较2019年上升了6.7个百分点;在阵地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农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五年计划”,累计投入资金5190万元,高标准新改建村阵地428个,全市715个村级活动场所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占98%;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注重运用“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和日常督促包抓机制,全市党支部和党员平台登录比例达到了100%,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召开率均达到了100%。

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

如今,在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青砖铺就的古朴小吃街上,屋檐高挑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小吃店铺栉比相邻,成群结队的游客摩肩接踵。

眼前这样热闹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在三四年前,浪街村还是榆中县有名的落后村,家家户户两三亩地,种出的土豆个头小卖不出去,散养的土鸡也没有好销路。生活没奔头,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现在我们浪街村已经成了脱贫致富的模范村,来这里旅游、参观产业扶贫的外地人络绎不绝。”说起浪街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民王明远一脸自豪。近年来,浪街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采取“党建+公司”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榆中浪街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村集体企业,依托“三变”改革、乡村旅游,动员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务等要素入股,着力培育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生态养殖“三大支柱产业”,为全村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累计增收15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将党员聚在产业链、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输血与造血一起抓,脱贫与发展共谋划。兰州市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积极推行“党支部+”模式,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尤其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建设,鼓励村干部和党员领办创办、带头入股,近年来,组建成立龙头企业1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56家,其中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建立合作社1515家,实现专业合作社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以党建为引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以增资配股为抓手,撬动农户闲散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的“三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分红收益的成效初步显现。参与“三变”改革的村552个,参与农户达到6.7万户,发放入股分红4185万元,夯实了农户脱贫基础;着力构建“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商业保险”的产业发展新机制,组建蔬菜、肉羊、中药材、马铃薯、百合、肉牛等六大产业联合体,通过入股分红、劳动务工、代种代养、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扶持薄弱村、发展中等村、壮大富裕村”的原则,加大市、区(县)扶持力度,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28亿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2019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2150万元,2020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190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市593名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市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2万元以上,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32个,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