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皋兰县> 正文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拓展为民服务新功能 ——皋兰县全面推进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2023-05-25 06:47:52 智能朗读: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乡村深刻变革,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全面赋能。

近年来,皋兰县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不断适应社会综合治理和持续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和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符合农村实际的视频汇聚平台,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

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做出具体部署。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已然铺就,一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的大规模乡村“数字革命”正在全面展开。

皋兰现辖4镇3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11.2万人,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位于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区金三角重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征地拆迁、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等矛盾凸显,传统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为此,皋兰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乡治理等领域数字化应用,释放数字乡村潜能,推动数字新动能向农村延展。紧扣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精心谋划,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31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各部门紧密配合、分工协作,研究制定《皋兰县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皋兰县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要点》多个文件,结合实际编制《皋兰县数字乡村顶层设计总体方案》,明确 “为什么干”“干什么”“如何干”等问题。建立会议推进、前期调研、月度调度、通报约谈、监督考评5项工作机制,下发工作责任清单,召开推进会、座谈会、现场会,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研究制定数字乡村建设方案,明确“一云、一中心、八应用和N张图”工作思路,整合财政资金9434万元、专项资金440万元,启动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对接现有系统,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积极性,汇聚整合涉农数据资源,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采取传统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开展县镇村多层次宣传,提炼总结工作经验,先后被省市媒体报道6次。联合中国旅游新闻网、新甘肃等网络媒体平台,开展《走进什川古镇—建设数字乡村》主题活动,宣传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完善信息服务

数字乡村基建初具雏形

皋兰县以服务数字经济和务实解决实际问题为牵引,把数字技术融合创新融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助力乡村生产方式升级、治理模式创新和生活方式改善,探索数字赋能产业振兴、美丽生态与美好生活的数字乡村建设之路。建成4G、5G基站600座,5G网络主城全覆盖,农村行政村覆盖率8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6万户。累计投资1800万元建设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今年以来,完成巡河1340人次,防汛预警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气象智能业务平台、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监测平台,实现了降水、气温实况数据的适时监测和预警发布,为指挥调度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推广非接触式智能公交卡,实现与全国245个地级以上城市互联互通;动态监管“两客一危”营运车辆1854辆,动态监控532辆、视频监控325辆;采用互联网、卫星定位、无线传输技术对169辆客运车辆进行全天候、全范围监控。投资约2690余万元,建设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建成电子警察及车辆卡口监控285路,覆盖重点路段,规范行车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激活要素资源

赋能拓量开启新模式

建设阳洼窑高原夏菜、大横肉牛养殖、河口精细瓜菜等5个数字农业示范区。在4镇重点产业村建立农作物远程问诊,耕地质量数据管理系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应用气象指数信息技术推广农业保险,承保百年以上古梨树1万棵,在线预警,自动理赔,实现保险全流程数字化,年理赔36万元。建立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三资”管理平台等,推动农村资产资源数字化管理。

建成迈绿达体验农业基地,打造什川鼎尊文旅康养,培育发展冰雪数字体育,推动乡村旅游在线经营。什川古梨园景区接入一部手机游甘肃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实现语音讲解、运行监测、人流检测、服务导览、分时预约等功能。实施文旅数字化营销平台项目,启动什川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及推广试点项目,配套智能设备,释放数字旅游潜能,助力做强县域经济。

聚焦共建共享

智慧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发挥“甘肃党建”作用,412个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网上开展率100%,实现学习、活动、管理在线。已建成社会治安监控点位770路,接入并整合社会资源视频592路。依托综治中心打造出“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汇聚“小兰帮办”公众诉求办理平台、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三维数字平台等各类数据,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支撑。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网格设置,科学合理划分网格,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重新调整划分120个网格,其中城市社区网格57个,农村网格38个,专属网格25个,每个网格配置1名专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加大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情民意巡查走访,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织密基层治理经纬网。安装二维码门牌3.79万个,设置8类29项服务功能,手机扫码即可获取信息,办理查询业务3000余次。完善县镇村三级网络政务服务渠道,推进事项清单标准化管理,优化县镇村事项2582个,网办率达97.34%。推动“小兰帮办”深度应用,开设“灵秀皋兰”特色板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成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网络监控系统,布控点位84个,利用移动APP实现云监控。

探索数字治理

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将会塑造乡村文明新形态。皋兰县大力实施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发展“互联网+人社”、发展“互联网+文化”等平台建设,更新440个教学班网络教学硬件,实施新高考信息化教学、智慧教学项目,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建成教育云平台,聚焦“三个课堂”,应用引入清华在线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成上下联通的远程会诊系统,年远程会诊209例。加强基层云HIS系统应用,筑牢县镇村健康档案信息化基础。应用“智医助理系统”,对特殊人群定时提醒,完成外呼2.3万次。依托“大就业”信息系统,准确分析现状,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提供精准服务。全面推行电子医保,住院结算速度从单次平均10秒提高到1.9秒。建成县文化馆云平台,设置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等9个功能模块,上线运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文化活动40场、更新数字图书资源10万册、新增数字博物全景式云导览,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典型案例一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 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

皋兰县立足实际,不断适应社会综合治理和持续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符合农村实际的视频汇聚平台,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

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

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高标准实施“雪亮工程”,建成县镇雪亮工程监控室10个,建成社会治安监控点位770路,接入并整合社会资源视频592路,实现全县各行政村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区域、学校、河道及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全覆盖。通过监控平台项目的使用,推动系统联网和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实现视频图像资源共享应用,为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侦查破案提供了决策依据,有效巩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降低了各类纠纷的发生,预防了偷盗等案件的发生,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加强治安要素管控,旅馆业、网吧、物流寄递业视频监控全覆盖,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报警系统安装率达100%,旅馆业人像核录系统安装率达100%,一年来各类场所未发生重特大案事件。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对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以加强乡镇政法委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实战化综治中心为着力点,建成县镇综治中心5个,从工作实际出发,由熟悉镇情、能接地气,有专业知识的乡镇干部担任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主任。以“六有八化四联”标准,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打造具有皋兰特色的综治中心实战平台,更好的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成村级综治中心42个,打造“一村一品”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品牌化运作,探索创新“朱大哥说两句”、“小安说事”“古梨树下说事情”等有效方式,让群众有地方说事、说烦心事,让基层有人管事、管得住事,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规范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群防群治、信访、民政、城管、消防等涉及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的相关职能,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网格设置,科学合理划分网格,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重新调整划分120个网格,其中城市社区网格57个,农村网格38个,专属网格25个,每个网格配置1名专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加大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情民意巡查走访,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织密基层治理经纬网。充分发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作用,今年以来,在矛盾排查化解系统录入信息218件,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系统中录入信息150条,在重点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人员301人,在命案预警系统录入预警事项3起,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支撑。依托综治中心打造出“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严格执行“日调度、周分析、月研判”机制,汇聚“小兰帮办”公众诉求办理平台、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三维数字平台等各类数据,制发社会治理风险预警单、交办单、督办单100余期,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预警到位、处置及时,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和服务群众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控水平。

拓展为民服务新应用

全覆盖安装上墙二维码门牌3.79万个,设置政务办理、便民服务、本地警务等8类29项服务功能,通过手机直接获取相应社区民警、辖区派出所具体信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公安、民政、税务、社保等业务查询和办理,方便群众和快速求助、咨询。累计服务群众进行业务查询办理达3000余次,同时延伸设置防诈反诈、禁毒教育、信息报送、警民互动、民生服务等板块,大力推广公安业务线上服务,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将“派出所”建到了群众家门口。

■典型案例二

立足优势资源 强化电商品牌培育

皋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立足优势资源,按照“搭平台、育人才、强品牌、促产业”的原则,建立服务网点,强化品牌培育,健全培训体系,着力打造以农产品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电商新兴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量稳步增长,销售额从2019年的1300万元,到2022年的3000万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全面覆盖 建设服务网点

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建成运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3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吸纳入孵企业55家、开设网店42家,累计实现网上销售额4010万元。立足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建成县物流集散中心、4个镇级物流配送站、38个村级物流配送点,完善仓储、包装、分拣等功能,配套监控、运输等设备,吸引韵达、中通、建投物流等快递企业入驻运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开通3条县内物流线路,结束了石青、白坡等15个村不通快递的历史,快递业务延伸至行政村,实现全县行政村物流服务全覆盖。

多措并举 夯实人才队伍

先后举办各类电商培训班81期,参训人员2463人次,涉及电商基础知识、促经济转型、电商实操培训、电商从业等内容、组织电商企业、电商从业者及相关管理人员赴外游学观摩培训3期135人次,积极学习借鉴杭州等地电商发展经验,助力电商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搭建网上培训平台,引导1600余人次进行线上学习,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电商操作技能,扶持杰慕、一碗面小农人、丰苗等224家企业、合作社开展电商业务,帮助115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产品电商销售,年人均增收1500元。

发挥优势 培育特色品牌

围绕打造“甘味”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认证“两品一标”和名优名牌农产品17个,建成皋兰特色农产品体验馆,通过召开品牌发布会、举办直播带货活动等方式,集中展示、推介、销售70余种皋兰特色农产品,线上订单线下配送。围绕高原夏菜、西甜瓜、禾尚头小麦、红砂洋芋等特色产业,建立生产基地、收购加工、仓储保鲜、交易配送系列化的流通服务链条,收购蔬菜7200万吨,收购金额3.05亿元,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让皋兰高原夏菜走出国门。秉承“安全、健康、生态”理念,打造特色产品品牌体系。面向社会发布“名藩皋兰 梨响天下”皋兰电商公共品牌和优源禾尚头、膳品杰慕、博源农谷、金斯胜远、古树梨花等10个子品牌。2023年前4个月,全县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800余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突破3900万元,同比增长30%。

部门联动 开展各类活动

充分发挥县电商中心、电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力量,组织县内20余家电商企业、合作社开展电商年货节、县长代言、“青春扶贫 能量助农”直播带货、东西部扶贫协作展销会等活动15场次,连续开展5届“畅享兰州·乐购金城”促销活动,累计举办各类直播活动232场次,销售禾尚头面、软儿梨三炮台、白兰瓜、白凤桃、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1280万元,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