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开新局
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日前在甘肃陇西举办,甘肃省依托天然中药材资源优势,突出事业产业融合、规模质量并重,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体验中医特色诊疗、中医适宜技术,品尝药膳、药茶……近日,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甘肃省陇西县举办。在今年博览会新设置的“康养体验一条街”上,参会者们可以体验中医药特色服务,感受浓郁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氛围,当地“千年药乡 养生陇西”的品牌亮点充分展现。
本届博览会以“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内外与会专家围绕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中医药产业协调发展等进行交流研讨,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
近年来,甘肃省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立足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坚持“以药带药、以药促药、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发展思路,突出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规模质量并重、传承创新并举、中西医结合,谱写出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
甘肃省是我国天然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下药仓”“华夏药都”之称。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是当地最为出名的道地药材,凭借在全国中药材市场突出的占有量和优良品质,被誉为甘肃省中药材中的“五朵金花”,在本次博览会设置的甘肃中医药文化科技展览馆中的“十大陇药”展区内,这“五朵金花”与板蓝根、柴胡、黄芩、款冬花、枸杞以产品实物、图片、文字介绍的形式一同亮相,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了解。炮制之道、品质功效、药材历史……走进博览会“陇西黄芪馆”,无论是通过聆听展区工作人员的讲解,还是阅读展览板上关于黄芪的“十大经方”详尽介绍,可以切实感受到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的陇西县名副其实。
“甘肃省现有中药材资源2540种,全省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220余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翟自宏介绍,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91万亩、产量147万吨,今年面积达到510万亩以上,产量预计达到155万吨。
同时,为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强化全过程精细化风险管控,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甘肃省药监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开展仿生态种植、拟境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立足县域特色基础,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基地。甘肃在绿色基地规模化发展中,通过抓点示范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万亩,带动全省标准化种植率达60%以上。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了产地环境监测、生产加工技术、营养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测四大体系,涵盖黄芪、当归、党参等10多个大宗品种,有效地提高了道地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
搭建平台
积极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作为本次药博会举办地,陇西县积极抢抓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良好机遇,努力将陇西打造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现代产业链中心。
“我们会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村里为大家开展中药材种植与产销技术培训指导。”陇西县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一方面在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一方面还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了23处中药材交易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据介绍,2022年,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平均亩产干货187.06公斤,平均亩产值为3809元,全县农民在中药材产业上人均纯收益为2258元。
此外,投资9.67亿元建成的占地282 亩的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孵化园,引进了以岭药业等19家中药企业;投资18.8亿元的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建成运营后,园区中药材规范化加工能力将达到45万吨,将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陇药加工产业集群。在政策上,当地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倚大联强、兼并重组、技术升级等途径,打造以“生物制药、健康服务、创新孵化”为核心,集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为一体的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被确定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火炬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甘肃省首批代表性园区和重点培育开发园区”。
在各产业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陇西现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GMP认证企业22家,规上企业13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5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各类保健产品26个,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我们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构建了从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甘肃省定西市市长武和谦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陇西、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国国药、广药集团、红日药业等一大批知名药企落户,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103户,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57家药品生产企业拥有药品批号338个,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多个系列,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25亿元。
蓄势赋能
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省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坚持把精深加工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并在2022年积极开展了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试点,不仅扎实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并且大力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博览会召开期间的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上,共签约项目65个,签约金额达102.63亿元, 其中,中药加工和中医康养类签约金额大幅增长,较上届博览会分别增长279.00%、465.44%。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目前,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已达到703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295亿元,规上中医药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3.56亿元,限额以上中药材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54.13亿元;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30万吨,年交易量150万吨,交易额260亿元。
2022年,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中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对中医药产业链进行高位推动,确定了力争“千亿”产值的目标,并制定了配套的政策措施。“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些重要历史机遇,以‘道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为遵循,加快把我省中医药的‘规模优势’变为‘话语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刘伯荣说。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表示,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是甘肃以药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自2018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节会。定西作为博览会永久会址地,将坚守恒久不变的初心,主动扛起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责任担当,充分用好博览会这个平台的优势,主动加强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走出甘肃、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车丹清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