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焦点评说 仿古古镇为啥没人去了?

2024-11-29 09:55:58 智能朗读:

近日,位于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进入公众视野,引发热议却不是因为“网红”或是好玩,而是“空城”和冷清:斥资20多亿元建造的项目,日均卖票却不到20张,运营3年多来,累计亏损已超5亿元。

好好的一座古城为什么没人去?原因很简单:要特色没特色、要文化没文化、要创新没创新。有专家就指出,相比周边的湘西凤凰古城,后天制造的张家界大庸古城既无历史遗留的社区文化和真实生活场景,也无自然景观的稀缺性,核心竞争力较弱。

旅游市场也是商业市场,东西不行,那终究会被游客用脚投票,淘汰出局。

一段时期以来,仿古古城、古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游客提供了一定的历史风情和文化体验。然而,随着“千镇一面”、过度商业化、文创单一雷同等问题的出现,此类仿古古镇被抛弃的速度正在加快。去年,古镇旅游“千镇一面”现象就引发讨论。古镇旅游几乎成了逛街、吃饭、看表演的统一模式。古镇旅游“查重率过高”,其背后原因不乏建筑盲目模仿、商业跟风效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歪曲历史、设计失真等。

我国约有2800座古镇,被纳入历史文化名镇名城名单的仅300多座。旅游资源已明显过剩,太多或烂尾或缺乏创新从而门可罗雀的新建古镇。一眼看去,各地古镇建筑风格和商业布局上呈现惊人的雷同:一排排以水泥为基底、覆盖着木制外壳的街道建筑,两旁是小吃摊、怀旧零食店、汉服体验馆等几乎在每个古镇都能见到的商铺。“在古镇里拍个照,如果不打地标,谁都认不出你在哪。”有网友这样说。

想想也是,古城,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状况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格、优秀建筑工艺,传统民俗与原始空间形态。但是,现在的古城,可以用“连锁”一词来形容。基本上是工业化流水线上一个模子刻出的新古城,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这种脱离地域性的旅游产品哪里来的竞争力。

事实上,运转良好的古城项目要么是底蕴深厚,在古城文旅赛道上开发出了不可替代性;要么就是在商业策划上不断推陈出新,业态丰富多元、有口皆碑。可是,很多人造古城,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记得齐白石曾对学生许麟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古城规划和绘画一样,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懂创新,以至于完全没有了自己的风格,那是没有出路的。没有对欲望的约束、对文化的敬畏,就会在单纯的逐利逻辑中陷入歧途。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