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一针见血 有些竞赛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

2024-02-06 08:49:34 智能朗读:

先来看新闻:教育部决定撤销“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资格,因为该竞赛存在私设子赛项、层层转包、违规收费、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教育部呼吁其他竞赛主办单位严格遵守公益性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严禁与招生入学关联挂钩。同时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不要参加违规竞赛,发现违规问题线索可向教育部门反映。

中小学生需不需要竞赛?答案是肯定的。组织竞赛的初衷在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跑道”,让人才在你追我赶中冒出来。竞赛可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抓手,也有利于不拘一格选人才。但曾几何时,各类名目的全国性竞赛过多过滥。有的偏重经济利益,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与升学择校相挂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担;有的成了指挥棒,导致超前学习、偏难怪题成风,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屡次出台“禁赛令”,大幅削减了竞赛数量,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有效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俗称“白名单”,共有44项竞赛进入“白名单”。教育部明确规定,这些竞赛活动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费用,做到“零收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白名单”之外的任何竞赛活动。

但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时有发生,原因何在?一些家长把竞赛活动当成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重要指标之一,认为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径”。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这方面“出奇制胜”,既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孩子的所思所想,赶鸭子上架,将孩子送入培训机构去培训。另一方面,一些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推波助澜,乐见其成。它们借着学科竞赛的“东风”,在社会上,在家长中,挖空心思“兜售”错误的观念,千方百计点燃家长的焦虑之情,让家长在“为了孩子好”的心境中,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于是一些竞赛活动变了质、变了味儿。

不客气地讲,一些学生获奖的前提,是家长的精心谋划和资源投入。几年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个获奖项目因远远超出参赛小学生认知范围,而引起造假质疑和争议。其中,云南省昆明市一六年级小学生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项目确认是父亲代劳。

竞赛目的不是让学生“优胜劣汰”,而是发掘青少年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竞赛活动回归初心,小马飞刀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剥离竞赛获奖证书的附加值,彻底斩断招生录取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小学生竞赛获奖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让中小学生竞赛获奖证书完全失去升学加分功能、助力作用,只成为一份成绩证明。

让竞赛活动回归“兴趣”本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