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负面流量也是流量?这绝对是一种病态思维
“强制跳转防不胜防”“才关一个又跳一个”“越着急越点错”……当前,引流广告几乎成为各类应用软件中的“标配”,也成为很多用户吐槽的对象。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因技术门槛及成本较低,引流广告产业链十分活跃,花样不断翻新,造成了一种“用户不满意,商家也难以精准获客”的“繁荣假象”。
说句实话,从广告营销的角度来说,引流广告确实非常重要,但想要达到真正的效果还需得到用户的认可,否则广告就会适得其反。商业的本质是共赢,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广告更是人心的生意,想把流量转化为财富,不仅要合法,更要得人心。让用户没得选,抑或是为取消广告设置重重门槛,把植入广告做成了人人生厌的“牛皮癣”,如此霸王做法显然不是上策。
写到这,小马飞刀想起一位名叫伊凡·佐克曼的程序员,他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发明了弹窗。不过,他本人的初衷是用弹窗的方式将网页与广告分离,避免用户将某些负面的网页内容与网页展示的广告相关联。可谁知道,这一“伟大的发明”成了网站开发者和广告主的福音,迅速火遍全球,成为让广告主欢呼的蜜糖、普通用户哀号的砒霜。后来伊凡·佐克曼公开发表文章表达忏悔,称弹窗是他最糟糕的发明。
其实,大家都清楚,用户不满意,商家也难以精准获客是引流广告的通病。但是,为什么有人难以割舍呢?因为这些人有一种病态思维:“黑红”也是红,负面流量也是流量。于是,乱象频出。甚至一些灰产从业人员会通过“流量劫持”或DNS劫持技术篡改弹窗原本的链接。用户以为点进官方旗舰店,实际上跳转到别的商店链接。
针对这一系列手机广告乱象,相关部门自2014年就启动了“整治网络弹窗”的专项行动。不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广告商的各式花样手法,让人防不胜防。这么多年过去了,多项整治,弹窗广告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规避了相关监管要求,用另一种方式存活了下来。中消协去年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监测期间,有关“广告体验”负面信息75663条,人们的“槽点”集中在手机软件广告诸多强制跳转方式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分外头疼。对此,中消协认为,引流广告应“便民”而非“扰民”,相关App行为必须加以限制与引导。
怎么办?有专家指出: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弹窗形式,开展有效治理、提升监管效率,相关部门要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实操性、技术性特征的细则标准,提高违法网络弹窗广告行为的处罚额度及其他违法成本。
如何在企业正当商业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间,寻找平衡点?考验着各方?小马飞刀以为,以优质的广告真诚待人,用户也许会更愿意买单。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