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电子处方 绝不能乱开
药能乱吃吗?当然不能。
但是,某些互联网医院竟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几秒钟内出具临床诊断乃至电子处方单!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线电子处方随意开具导致处方药能被轻松购得,互联网诊疗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更普遍存在。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问题。几年前,就有媒体对多家医药电商实测发现,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用宠物照片充当处方竟能也成功下单。
“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的勃兴,让互联网在线处方应运而生、不断普及。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提出,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根据规定,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可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而且网售处方药放开后,网店处方药销售需求被大量释放,医院对处方药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更实惠的药品,有利于破除多年来形成的“以药养医”怪圈。
小马飞刀想说的是,没有专业医疗人员审核把关的情况下,用户填写的病情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无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从患者的角度看,他们未必会故意造假,虚构病情,但很多疾病只靠个人经验未必能够判断出来,毕竟患者不是专业的医生。而且处方药往往有一定毒性或其他潜在影响,如果病情没有问诊,购药没有审核,一旦用错药或者用量不准,将形成巨大的健康风险。以前在上海就发生过女子网购处方药服用后身亡的案例。
对于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去年8月出台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就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以及各方责任义务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前不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文要求:一、药品网络销售平台/网站(含应用程序)首页、医药健康行业板块首页、平台商家店铺主页,不得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二、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或提供药品说明书,页面中不得含有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办法不少,但问题并没有好转。就拿降糖处方药司美格鲁肽来说,被某些人炒作为“减肥神药”后,在电商平台用时不到五秒就能开出一张电子处方,某药店旗舰店月售已超1.2万盒。
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方面。指望医药电商平台自律不太现实。当然我们也承认,药品网络销售主体类型多、数量庞大,推广和展示方式复杂多样,监管难度比实体药店更大。但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降低监管力度。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解决问题,哪里存在监管漏洞,就在哪里堵上漏洞。只有“以网管网”,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发挥技术手段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突出优势,才能有力有效遏制乱象。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