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辣评 千年摩崖造像 咋会被轻易“毁容”
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当地村民以“穿衣还愿”为由用颜料涂抹“毁容”。对比图片显示,被涂抹后的摩崖造像“浓妆艳抹”,原本古朴优雅的气韵尽失。当地有关部门发布通报称,已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或许是村民好心办了坏事,你可以尽情地嘲笑他们的无知。但是,小马飞刀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处摩崖造像因尚未被纳入文保单位,保护力量配置相对较弱,只是简单安装了监控设备和保护棚,周边也无人值守。而且所在地群众对摩崖造像、石窟佛像进行不当修复的行为已屡屡发生。
教育,重要的是教育。但是,仅靠空洞的说辞,是起不到作用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与庞大的文物数量对应的,是繁重的文物保护工作和巨大的修缮及维护资金、人力需求。客观而言,当前市县级以下的一些级别相对较低的文物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人力及资金资源不足等问题。举个例子,敦煌全世界知名。但去年秋季,敦煌上了一次热搜。是什么原因呢?据报道,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人才招聘,总是鲜有考生问津。去年举行的编制内岗位人才招聘,报考者依旧寥寥,而且就这几位报考者最终也都没来参加面试,让该研究所所长感到分外遗憾。
要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相关部门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从每位公民到相关部门也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小马飞刀以为,要想解决问题,一是大力发展考古科技研发,增强文物保护的能力;二是针对文物特点,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三是落实基层政府文物保护考核机制,同时提供保护经费保障;四是加大监管监察力度,将文物保护置于监察范围内。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文物治理体系,促进形成综合治理的有效合力。
前不久,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审议。本次文物保护法修订有多重看点值得关注:坚持保护第一,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促进合理利用,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展示利用;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打击违法行为;加强文物追索,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且在保持章节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将条文由现行的80条增至92条,这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为细致和明确的法律做后盾,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将上升为法律。
但愿以后类似的新闻越来越少。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