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辣评 现代版“指鹿为马”如何不再上演
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鼠头鸭脖”食品安全事件和华北理工大学发生的“鼠头牛肉”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日前约谈了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指出,这两起事件,暴露出上述两地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弱化、涉事学校主体责任悬空、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责任缺位、监督管理责任落而不实、应急处置工作失当等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教训极为深刻。
古有“指鹿为马”,现有“指鼠为鸭”“指鼠为牛”。曾有网友发问,这两个新词能不能成为成语?能不能成为成语不知道,但是有评论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监督无处不在,每一次舆情都是在督促食品相关从业者勿踏红线、守住底线,都是在警醒监管部门如何在常态化监管和突发舆情中更好应对。希望这些舆情事件留给舆论场的不是一地鸭毛,而是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经验教训。
想想也是,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原本一个事实问题,最终演化为影响到信任和形象的价值问题,竟要劳师动众,乃至省级联合调查组出面才能收场。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自发关注,自然是因为食品安全太重要,入口的食物存在安全隐患,公众当然无法容忍,毕竟它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甚至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有没有毒、有没有害,而是延伸到对健康、环保理念的追求。
那么,在食品安全被一再强调的当下,出现如此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不容忽视。
食品安全从何而来?当然是“管”出来的。这既需要生产经营者“自律”,也需要监管执法和社会监督“他律”。但其解决之道,绝不是人人背诵安全口诀、人人成为食品专家。从治理角度讲,还是要以最严的监管体系来托底,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严格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方面下功夫,踏踏实实筑牢最基本的安全线。
只有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严把许可准入关,到严格环境卫生和过程监管;从严管承包经营行为,到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格招投标管理,到分类推行“明厨亮灶”……严格监管执法,严厉处罚到人,严肃追责问责,形成高压态势,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从速从严从重处罚,让经营者熟知一个原则,让社会形成一种氛围:“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人无路可走”。
食品安全一头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担着扩大消费、产业升级的期许。如何挑好这副重担,需要每一位监管人员认真思考。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