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媒体评论> 正文

■议论纷生 为什么古镇都一个模样

2023-03-30 09:09:18 智能朗读:

统一的小桥流水、青砖白墙绿瓦、红灯笼;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卖钥匙扣的、卖手工首饰的;甚至连“特色小吃”都变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肠、甑糕……不知何时起,古镇渐渐“长得”越来越像,古镇里的商铺和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像,相似性渐渐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甚至高达99%……日前,《光明日报》一文披露的相关信息,迅速登上热搜榜。

真的是这样吗?各位可以认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古镇,可能还真的是这样。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曾指出,“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数量肯定是全球第一。但真正能被人们(不包括专门从业者)记住的有几个?不超过8个。”

“不超过8个”,这个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基本上道出了一个事实:如何带给游客持续的新奇体验,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底色,成为很多古镇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说,有些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特色,风景平平,产业稀松,基础薄弱,却强行创造“特色”,大搞新城、古镇建设,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些地方将特色小镇想得过于简单粗糙,将特色小镇发展等同于景区开发或是产业园区建设,在策划时重量不重质,盲目模仿跟风,形成“千镇一面”,十分尴尬;有些特色小镇点子不错,特色明显,包装让人眼前一亮,开局也十分喜人,但是缺乏后续发展能力,轰轰烈烈地申报之后,产业无法做大,人口无法聚集,最后黯淡收场;甚至还有些特色小镇,直接被当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噱头,明明只是楼盘,却挂上“XX小镇”的名号,是典型的“扯虎皮拉大旗”。

小马飞刀以为,古镇文旅不是搭几座仿古建筑、开几家小吃摊就能维系长久的。古镇基于建筑,但古镇的魅力不止于建筑。只有建筑,没有文化根基和人情味的古镇是冷冰冰的,也注定无法长久地吸引游客。有学者曾指出,古镇旅游不仅是看古建筑,更是体验古镇的民俗文化,游客通过对古镇居民行为景观、日常生活、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等民俗文化的体验,才能达到对古镇价值的全面理解。

如何既留住古镇的格局特色,又不影响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事业,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与责任意识。随着游客对粗糙的古镇游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国人旅游目的地日趋多元化,如果不能正视过度商业化问题,并妥善应对解决,古镇游这把火将难以持续。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文化旅游的市场更是如此。当年投资3.5亿元的陕西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从开业时单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2万人次,到后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再到停业整改半年后最终拆除,中间不到4年时间。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没特色,没文化底蕴,是不会有诗和远方的。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