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金城评论> 正文

■议论纷生 青少年睡眠问题 不能继续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021-03-05 09:05:53 智能朗读:

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并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

是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有调查显示,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67.3%),其次是电子产品(27.1%),噪声、声、光等睡眠环境占24.8%,家长的睡眠习惯占19%。一些学生已经陷入了“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低下—课外补课—睡眠更不足”的恶性循环。

记得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要知道,生命不会和你开玩笑,有些疾病一旦发生,就再也挽回不了。客观地讲,青少年睡眠不足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了。早在1990年4月,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施行的《卫生工作条例》就有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不得超过8小时,大学不得超过10小时;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提出,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个小时)。近几年,又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校方、家长都清楚,大家都在嚷嚷,但只是说的多,做的少。要想真正解决,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门要改革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教育部的“减负令”,真正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积极配合,从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抛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心态,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当然,这是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导年轻人不要老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心里的柔软地带,也在倡导着一种健康的睡眠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对于我们的未来,一定要有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管理格局,需要从体制层面、政策层面、管理层面进行精准的顶层设计,改革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评估体系。否则,不管我们宣传教育改革的成果多么辉煌,不管我们宣传学校的课程改革突破了什么,只要我们学生的睡眠得不到满足,体质在下降,近视在增加,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会黯然失色。 

 小马飞刀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