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兰州新区> 正文

建设农田22万亩 土地亩产值提高30%以上 新区全力打造新时代高标准“样板田”

2023-08-09 08:24:41 智能朗读:

仲夏时节,走进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金黄色的麦穗果实累累,绿油油的玉米抽穗结棒,微风拂过,花开正艳向日葵频频点头,开花赛牡丹的洋芋花吸引无数蜂蝶争相采蜜……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观相映成景,农作物似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跃然眼前,描绘着生态环境大改善、现代农业大发展的美丽图景。

近年来,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坚持以机制创新引领效率之变、以模式创新引领效能之变、以导向创新引领效益之变,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有力支撑土地耕种率提高50%以上、土地亩产值提高30%以上、撂荒地整治“清零见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近10%,在打造“陇中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展现了新区担当,探索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集成“三个机制”

促进农田建设全域联动

“兰州新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撂荒地整治、农业高效节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移民及周边群众就业,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2023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李彬说,新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建设“全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突破口,以权责清晰的运转机制强动力,以多元一体的建设机制聚合力,以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激活力,着眼“全省最优、区域引领”目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整治、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修复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在推进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中,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同时,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新区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方案, 将考核结果同单位绩效奖励和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挂钩, 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有效激发了干部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干劲和热情。

实行“三个统一”

农田建成后高效率管护

“我们村周边的耕地本身就少,地又散,不但种地难,收入还低。去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也连成了片,农机直接开到地里,种粮省力又方便。”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川镇五联村党支部书记王钰存说,基础设施改善后,不少种植大户主动找上门来租地种粮。

针对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发展质效低等问题,新区创新运用土地流转、规划代建、运营维护“三统一”模式,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护。

以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切入点, 由国有企业牵头成立“土储银行”,统一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对全域耕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将分散低效农田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农业,累计流转土地23万亩,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2.4万户,年兑付土地流转费6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稳定获益,集体经济“空壳村”彻底消除。

实施国有企业统一代建模式,采取田块连片集中整治、节水设备统筹配置、道路宜机化改造一体实施等措施,打破原有地块、沟渠和道路界限,化散为整、成方连片,建成“路成网、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效农田,机械化率提高85%,农业灌溉用水量降低50%,农业种植加速向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迈进。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由国有企业负责设施日常管护维护,有效解决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无人管、无钱管”的问题。在日常运营中,由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或者从“土储银行”贷出给农业经营主体,在符合新区种植业总体规划前提下,统一划定种植区域、种植品种,由国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技术指导,促进了农业多元化发展,带动了乡村人才培养。

加快“六个转变”

打造新时代高标准“样板田”

通过土地统一流转,形成“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原来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小块经营”模式转变为“集体发展、规模经营”模式,集约化、专门化的生产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大幅增加、全面参与,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

通过农田由小块变大块、经营由分散变集中,以国有农业企业为主体推动力量,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经营,农业生产实现从低效的人工畜力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高效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转变,耕种、施肥、收获等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新区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3%,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由国有企业作为建设主体,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券、向金融机构融资、农业设施抵押融资等方式拓宽投入,提高了建设标准,完善了农业生产设施和要素,既降低了种植主体经营风险,又大幅提升了农业的投入能力和发展水平。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变,农业经营由以往的家庭出资转变为以大需求、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为特点的生产经营融资模式。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土地平整项目,实现土地的‘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乱变顺’,全面夯实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基础,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产能和综合效益实现大幅提升,平整土地农业机械化覆盖率达100%,每亩农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至15%。”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高文全说。

据了解,近年来,新区通过合并田块、平整土地、高效节水、畅通路网、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等一体治理,将“小田、粮田”打造成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化作业的“大田、良田”,将“旱地、漫灌地”建设成以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为主的“旱涝保收田”,新增耕种面积平均达到10%以上,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别,农田灌溉水量由2012年的400立方米/亩左右降至目前的200立方米/亩左右、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土地单产提升25%,粮食产量增长16%,近年来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新区通过推广“高标准农田+”模式,由国有企业为主导,以“高标准农田+农机服务+农资供销+合作社托管+订单收购”模式,盘活耕地、增加效益,实现传统农业1.0转变为现代农业4.0模式,同步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小麦、玉米、蔬菜等“六大规模化种植基地”20万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培育形成1亿枝鲜切花、百万头生猪养殖和屠宰、2万头奶牛养殖、200万吨粮油加工及50万吨粮油储备、百万吨饲料、万吨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近三年一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0.2%、21.9%、21.6%,增速居全省第一。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撂荒地整治、农业高效节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移民及周边群众就业。“生态修复项目新整理农用地全部以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目前已新增高质量农用地5.8万亩;累计整治撂荒地近20万亩、建成美丽乡村24个,促进近万名群众就近就业”。李彬说,如今,新区农田已成为天然的“加湿器”,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构成宜人的“田园风光”,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的综合效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