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固本 举旗奋进 西固区多点发力推动党建提质增效
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一面鲜红的党旗,为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
今年以来,西固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及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强基固本、先锋引领工程为载体和抓手,扎实开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认真落实“强基固本年”建设重点任务,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升服务中心和大局的能力水平,为奋力建设“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开展“凝心铸魂”工程
着力增强干部政治理论素质
西固区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以理论武装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按需施教提升干部专业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智赋能。
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五学联动”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党组)会议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纵深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47次、讲党课1005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伟大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分层分类开展主题培训。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区委党校主阵地作用,采取“1+X”模式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先后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班等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干部1850人次。狠抓“关键少数”和优秀年轻干部等重点对象,高质量举办中青班等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干部近500人次。
不断强化业务知识水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思路,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型和业务骨干讲理论、讲法规、讲政策、讲业务,分层分级开展项目“双进”、招商引资、生态环保、主动创稳等专题培训班21期2162人次,有效弥补党员干部知识盲区、能力弱项。靶向选派县处级、科级干部11人参加中央和省市组织专业化培训班,全面提升全区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加强“三基”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建设质量
西固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建强基层队伍、夯实基础短板、强化基本保障,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质量。
建强基层队伍,锻造干事创业“排头兵”。坚持培训提能与实战练兵“两手抓”,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擂台比武、岗位练兵”活动86场次,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晒成绩、找不足、谈举措。通过学历提升、调整等方式,“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实现全覆盖,党员村民小组(社)长比例达69.14%。2024年补充社区工作者133名,实现每万人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目标。
夯实基础建设,建强党建引领“主阵地”。聚焦“金关画卷”乡村示范带建设,建立完善组织共建、产业共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服务共联“五联”机制,先后投入资金40万元用于示范带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坚持自建、共建、帮建相结合,加快推进小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区居民小区物业全覆盖。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深入推进村(社区)挂牌问题专项整治,改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先后清理牌匾449块。
强化基本保障,激活担当作为“动力源”。严格落实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村级办公经费每年5万元,社区办公经费每年20万元,“一肩挑”村干部年报酬4.5万元。对11名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发放岗位补贴800元。鼓励1名村干部考录为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2名村干部考录为乡镇公务员,让村干部成长渠道进一步拓宽。研究制定关心关爱干部措施,落实乡镇机关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高于区直机关干部考核比例5%,全年晋升乡镇街道干部职级(等级)80人。
开展全面过硬行动
着力提高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
西固区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队伍建强基层力量。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任15名优秀干部充实到乡街党政班子,清退借调人员17人,推动基层干部“还巢”归位。拓展“选育管用”全链条,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2名,高质量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80名,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源头活水”。
抓组织夯实战斗堡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定期开展评星定级“亮晒比”,持续推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三星级以上党组织占比达98.7%,通过“四个一”举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推进“党建+互联网”深度融合,抓实抓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运行,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组织生活,不断提升基本党务工作质量。
抓产业助力经济增收。持续深化农村“三链”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机制,鼓励村级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75个。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以“农业+”模式串联产业特色村,高效推进“金关画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实施“消薄强村”行动,确定9个村有序推进“政经分离”试点,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50万元。
抓治理培育文明新风。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高质量纵深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健全完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补充以农村党员为主的网格力量475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开展示范引领行动
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西固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畅通联动路径,推动落实更高效。建立健全党员县级领导干部包联街道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后进党支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三项机制,系统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工作规范,进一步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设置,动态调整兼职委员116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187场(次),统筹整合优势资源210项,先后解决企业难题诉求和群众困难问题1840余件。
聚焦“红色物业”,深化成效更显著。全面推行物业企业管理人员“双进入”模式,推动30家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有序引导物业企业人员力量“入网进户”。探索建立物业“托管代管”治理模式,成功打造庄西社区、福利东路社区2个优秀“红色阵地”品牌,“三不管”楼院物业、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小区业委会和物管会组建比例达55%。
增强治理效能,为民服务更精准。高标准完成了5个街道、3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功能提升,打造4个标准化社区。建强用好“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紧盯“一老一小”服务、“访民问暖”行动等,高效运行“红黄蓝”网格动态管理机制,高质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730余件。深化推进执法力量下沉,精减原有基层执法机构9个,核定划转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5个,转隶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事业人员59名,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
开展巩固提升行动
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西固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传统领域党建巩固提升。
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采取“党组示范、支部比拼,书记带头、党员发力”方式,积极开展“四强”支部创建活动,先后命名表彰2家党建示范点和10家“四强”党支部。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实行部门党组成员牵头、党员团队攻坚,通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销号式交账,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深做实“双报到”,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和“一亲三心”活动,解决群众各类问题需求2140余件。
推进事业单位发展提质。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学校等领域党组织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指导公立医院修订完善医院章程及议事规则,2家二级医院完成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24个中小学校(中心校)党支部完成书记、校长“一肩挑”,公立医院和中小学校党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展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引导140余名党员教师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活动,擦亮“红烛先锋”党建品牌。
推进国有企业党建改革。全面加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地位,指导区城投公司、西城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办法等,规范党委前置研究把关定向。认真落实区财政局党组成员联系包抓制度,围绕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开展调研指导4次。划定党员示范岗、设立党员先锋队,创新开展“岗位大练兵”30余次,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党员“揭榜挂帅”、集中攻关能力。
开展集中攻坚行动
切实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突破
西固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靠实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党建管理责任,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完善工作体系。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属地管理的工作体系,有效整合“两新”工委24个成员单位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和常态化会商机制,及时解决组织组建难、党员查找难等各类问题15个。探索建立新兴领域党建联系点制度,推动“两新”工委、行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及136名党建指导员、党建专干全覆盖联系企业和党组织。
抓实“两个覆盖”。坚持季度摸排、动态更新企业及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等各类台账,累计排摸新兴领域党员125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5人,企业党员中90%以上成长为业务骨干。按照“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组建、挂靠组建”方式,实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9.7%、96.4%、100%。结合下派党建指导员、部门联建帮带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100%全覆盖。
强化服务保障。用好用活金城中心商圈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128个“小蜜蜂驿站”等站点优势资源,打造“中心+驿站”的“星链式”全要素服务保障网络,累计提供党性教育、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暖心服务1.4万余人次,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持续开展“灯塔联盟”“食安联盟”,常态化组织新兴领域党员化身基层治理“六大员”,先后收集诉求建议312条、反馈问题线索185条、帮办民生实事157件。
开展“先锋引领”工程
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西固区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以实干实绩实效为民服务、为党添彩。
从严从实发展党员。严格落实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持续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全年共发展党员178名,其中“两企三新”领域81名。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五环节、二十五步骤”工作要求,紧盯各环节程序要求,坚决做到程序不变通、标准不走样。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线上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督促890个党支部高质量完成“三会一课”,组织收看省市“党课开讲啦”7期;线下实施《2024年度区级干部、党员、公务员教育培训项目计划》,压茬推进60岁以下农村党员进党校培训等各类主体班次,全年举办培训班16期1488人次。紧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定期开展流动党员排摸工作,实现流动党员动态高效管理,全区纳管流入党员257名,登记流出党员168名。
强化党内人文关怀。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庆“七一”活动,对一年来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及时进行通报表扬,鼓励大家干事创业。在元旦、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因公牺牲和在职去世党员家属等634人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385枚。用好用活“先锋指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中当先锋、作表率。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