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湾村:移风易俗显成效 文明新风扑面来
青石湾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玉钢(右一)走访村民
春节临近,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青石湾村党支部书记王锡鹏和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王玉钢正忙着走访入户宣传。“春节期间,有几户家里的年轻人要办喜事,我们再走走问问,看有没有什么帮忙的,最重要的是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咱们村规民约,倡导大家都能节俭办喜事。”王锡鹏对记者说道。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青石湾村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铸魂”的重要内容,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在村党员与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并多举措不断丰富群众生活,厚植新风正气,从思想上改变“旧传统”,以乡风文明新气象助推文明乡村提“颜”增“质”。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风尚
“现在村里倡导我们新事新办,我们家里的婚礼办下来又节俭、又红火。平均一桌酒席800元,大家吃得好,吃不完的还主动打包,一场婚礼办下来,我们东家也轻松。”住在青石湾村385号的村民刘鸿对记者说道。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刘鸿的儿子娶了媳妇,家里为他举办了婚礼,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婚礼办得节俭热闹而温馨,给刘鸿一家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重要的是减轻了负担。
回想起多年前村里“过事”的场景,村里的老人王玉强印象很深:“以前办个红白事都让人‘脱一层皮’呢!场面大、桌数多、流程繁琐……”但是这几年,这一切都改变了。伴随着“村规民约”的制定,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制定了红白事办理的程序和标准,简化了办理流程,对随礼的金额、宴席规格划定了范围,并且全程监督婚丧办事流程,防止出现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情况。”青石湾村党支部书记王锡鹏对记者说道。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动移风易俗是对乡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推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石湾村推进破除陈规陋习与尊重乡风民俗相结合,在村规民约中规定彩礼最高标准不超过6万元、宴席每桌不超过1000元、宴请不超过30桌、礼金最高不超过300元。这几年滥办酒席现象得到了遏制,以往那种大办酒席的场面少了,想通过办酒席敛财的机会没了,家庭的负担也减轻了,高价彩礼的现象也很少发生。
村民议事会“议”出和谐村落
“要不是咱们村里的议事会协调,我们邻居之间到现在都还‘闹僵’着呢,现在心结打开了,我们相处得比原来还好。”几年前,村民刘娟因为一些琐事和邻居闹了矛盾,可大家谁也不让步,一来二去矛盾越积越深,村里的干部知道了这件事,便喊来了村民议事会的成员,在刘娟家,大家坐在一起话家常、说道理、讲过去互帮互助的情分,没多久两家的矛盾就迎刃而解。
走进青石湾村村委会,在进门处最醒目的地方张贴着大大的村规民约。“有礼貌、睦邻里、互帮助、和为贵……”在村规民约的执行中,青石湾村还被推选为推进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的试点村,在城关区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升级村民议事会,探索形成了“一核两促三联四提升”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实现“广泛听取民意、汇聚集体智慧、增强执行共识、营造和谐氛围”的乡村善治氛围。
现如今的青石湾村,村容村貌整洁靓丽,村民邻里和睦互助,村里还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组织一系列适合农村群众参与的活动,发挥村规民约教育的引导作用,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实农民农闲时间的精神文化活动。“相比于从前,现在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看书跳舞体育锻炼的明显多了,村民有更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我们都希望能共同出力把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得更好。”青石湾村村民刘官帅对记者说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世昌 颜娜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