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甘肃省代表团热议增进民生福祉
10月17日,甘肃省代表团代表相互交流,认真履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10月17日,甘肃省代表团在驻地继续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甘肃全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连年保持在80%左右。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02.4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6万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县区,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平衡,99%的行政村、92%的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富民新村,这个承载着1379户4580人的美丽家园,在戈壁滩上耀眼夺目。
过去,在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之前,黄花滩只是地处县域西北部、腾格里沙漠以南的一大片戈壁荒漠,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易地搬迁是最有效的途径。”党的二十大代表、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说,为了让村民摆脱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村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实现58个贫困村整村搬迁,3个乡镇整乡搬迁。
富康新村、感恩新村、圆梦新村、富民新村……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个个充满时代气息的名字,寄托着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如今在富民新村,一排排崭新的院落整整齐齐,宽敞的街道树木葱郁、干净整洁,医院、学校、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好。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17年8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我来到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康忠芳说,驻村期间,自己深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坚持下到村上、待在村上、心在村上,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一直努力着。
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笃行砺初心。康忠芳在丁家沟村扎下了根。就这样,她一干就是两年,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最终全村整体脱贫,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康忠芳说。
“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会把谁放在心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
刘兰伊是白银路街道大家公认的“大忙人”。社区居民的喜怒悲欢,她都总能掌握了解,社区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她都会积极协调解决……
在白银路街道,提起党工委书记刘兰伊,总会有居民由衷地说:“刘书记雷厉风行,是个干实事的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工作‘事不在小,关键在办’。”刘兰伊说,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要不分大小、不分难易,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尽责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的伟大事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一名共产党员无悔的使命和责任“。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就是要干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和时候。”党的二十大代表、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说。
看病,就是群众最直接的民生需求。近年来,甘肃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脱亚莉代表说,她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群众被治愈后出院,那种欣慰是发自内心的。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把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 金鑫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