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优势产业 做精特色农业 红古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西梅丰收满枝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
“蟠桃已上市,需要的友友们抓紧下单……”这几天,红古区北山村村民李永江的朋友圈里发布的蟠桃上市的消息,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和选购。黄色的蟠桃看上去色泽鲜美,非常饱满。而这正是红古区做精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红古区立足“甘青菜篮子基地”和全市“高原夏菜”重要生产基地优势,通过实施“双千万元”等扶持政策,做强优势产业,做精特色农业。从夯实农业基础、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积极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为“强省会”行动战略打牢基础。
红古区全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打造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构建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基地和甘青“菜篮子”基地,建设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积极推广“寿光模式”,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新增设施农业347亩,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
在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方面,红古区依托兰州伊利乳业、兰州鑫源农业、兰州新希望等知名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全区17家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营业收入年增长17.8%,平均带动合作社5.7个、农户645户。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区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共计361家,其中达到“五有标准”的合作社148家,占比达到41%,带动农户6892户,带动农户占比达到56%。新认定区级示范社10家,区级家庭农场5家;新申报市级示范社4家,市级家庭农场3家。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在这个过程中,红古区还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三大革命’等专项行动”,继续推行城乡环卫市场化运营模式。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掀起“拆违治乱”整治高潮,购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车等各种车辆700余台,配备垃圾桶3368个、垃圾箱217个,清理农村垃圾51000吨。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在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中,全面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全区22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红古区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资425.05万元,完成波形护栏14962米、防撞护栏120米,消除56条15.082公里村道安全隐患存量。实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和山台地上水工程改造的项目,共改造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43公里。34个行政村城乡公交、动力电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红古区还立足国家甘青藏旅游带“黄金驿站”发展定位,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乡村景观和“河湟人家”系列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同时,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持续开展红古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区34个村成员身份界定、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设置与量化、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颁证、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等工作。全区参与农村“三变”村数达到17个,村集体、农户耕地入股到经营主体达3000亩,辐射带动农户993户3300人。
总策划 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特约记者 文尧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