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 警徽在闪耀 全市公安机关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筑牢安全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然暴发的疫情,全市公安机关紧急动员、紧急部署,全体党员民辅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战疫情、防风险、护安全、保稳定,为兰州的平安筑牢一道安全防线。
10月18日下午5时34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向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铁路西村派出所反映:医院核酸检测时发现一名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城关公安分局铁路西村派出所立即上报分局,城关公安分局迅速启动一级响应机制,组织各部门协同开展处置。
当日下午6时30分,医院溯源发现,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家住铁路西村云翔小区38号楼,该单元已成为感染风险区,必须立即防控。对此,城关公安分局铁路西村派出所副所长苏俊东第一时间带领备勤警力前往封控,其他人员对外围巡逻、严密设防,严防密切接触者外流。面对紧急封控,小区群众不理解,对执勤民警提出多方质疑,但全所民警没有怨言,向群众耐心解释,悉心开导,宣讲防疫政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这一干就到天明。由于派出所反应迅速、封控坚决、措施有力,自封闭之时起未发生密切群众外流,有效降低了病毒外溢传播风险。
10月19日凌晨5时,铁路西村派出所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就在此时成立,10名党员坚定举起鲜红的党旗,承担起小区封控任务。10月19日上午9时,民主西路小学学生、家长、云翔小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急需公安机关维持秩序。面对数千名焦急、恐惧的群众,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城关公安分局立即抽调80名警力驰援。10月19日24时,数千名群众顺利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
10月20日下午6时,接上级指令,云祥小区38号楼重点单元居民必须全部转运隔离。工作中,有两户群众不理解防疫政策,拒绝集中隔离,需要面对面做工作。铁路西村副所长郎正荣、苏俊东毫不迟疑,迅速穿戴防护服进入高危区域,开展法制宣讲和思想疏导。经过民警耐心说服,两户群众终于理解了防疫政策,配合工作人员前往隔离点。直至10月21日上午8时许,云祥小区住户全部安全转运……
这,就是一个基层派出所面对疫情突发时的常态。据了解,目前兰州市公安机关日均投入警力1.5万余人次,在全市30个封控场所、19个留观点、1132个核酸检测点、99个隔离点位、7个方舱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开展巡逻守护和秩序维护,做到“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确保采集检测和封闭管控平稳。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流调溯源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而公安系统的大数据则是流调溯源的重要来源。“疫情就是命令,市公安局以合成作战指挥中心为班底,迅速从相关警种优选精干力量,成立230人的大数据流调专班,由两位副局长任专班主任,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24小时不间断开展大数据流调溯源。专班下设综合指挥、信息研判、电话流调、技术支撑、部门协调、现场流调6个专责组。”兰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主任张睿对记者说。综合指挥组统一接收省公安厅和疾控、卫健等部门下发和推送的信息后,立即将任务分解到其他专责组和分县局并盯办过程、收集结果。信息研判组筛查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员,形成大数据流调研判报告,推送疾控中心支撑完善流调报告,截至目前排查各类人员13000余人,酒店、餐厅、商店等场所48家,出租车、网约车28辆,地铁、高铁9趟,研判各类数据24万余条。电话流调组对排查出的密接、次密接人员等风险人员抢先一步开展工作,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向其告知疫情风险,要求立即停止社会面活动,自动就地隔离,并向相关部门报备。
据张睿介绍,这三个工作组配备130名警力,两班倒24小时开展工作。截至11月2日,兰州公安已拨打紧急告知电话26000余人次;共排查出租车、网约车52辆,酒店、餐厅、商店等场所53家,各类人员16900余人,地铁、高铁10趟,研判各类数据248000余条。大数据流调专班围绕69例确诊病例,精准分析同吃、同住、同行、同事、同工、同厕等密接、次密接者1365人,核查省公安厅推送数据24余万条,向卫健部门推送人员信息1万余条,有力服务了全市、全省疫情防控大局。
“我们的任务,就是守好环兰各个卡口,确保兰州的平安。”在兰州东出口的桃树坪卡口,东岗交警大队大队长俞星亮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坚守。据悉,疫情期间全市10个环兰公安检查站按照要求,加强重点地区来兰车辆、人员的防控检查,积极劝返外地入兰车辆1900余辆5000人次,细致查验离兰车辆人员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核查涉及中高风险地区车辆120余辆、人员180人,已全部落实防控措施。
“要把疫情防控作为‘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实战检验,心无旁骛战疫情,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忠诚践行‘疫情当前 警察向前’的庄严承诺。”省公安厅副厅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立朝这样要求全市公安干警。而实践证明,他们做到了,而且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特约记者 李存雄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