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增长305%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大棚内绿意盎然
近年来,安宁区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推广“土地经济”“物业经济”“新型农业”等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势头。2023年,全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5.34万元,增长305%,跑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1000元
在忠和镇崖川村的新农村建设安置点,一栋栋日光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地头,大棚内绿意盎然,红彤彤的草莓点缀其间,分外惹眼。“以前村民自己种地,收入很不稳定。自从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村上帮我们搭建了温棚,不仅在种植阶段提供指导和帮助,还帮我们寻找销售途径。”农梦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牟香玉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承包了6个大棚,草莓种植能一直持续到5月份,之后还会种植其他瓜果蔬菜,相信以后村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023年我们争创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规模养殖场4家,创造年产值1800万元,实现农民土地流转、务工增收3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2年的15100元增加到21000元,使村民有了充足底气走上致富路。”崖川村村委会副主任曹振说道。
据介绍,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忠和镇崖川村还通过成立村集体劳务服务公司、盘活老厂房等闲置资产资源、发挥村集体土地租赁、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分红等要素作用,助推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由原来的40万元增长到160万元。
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同样推动土地流转,将改革红利“装进”农民腰包的还有九合镇金沙村。如今的金沙村已经实现整村搬迁,村民们从平房搬到了楼房,闲置的宅基地就通过村集体将其打包租赁用于项目建设,网红农家乐“隐泉别院”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近两年,无人问津的村闲置资产终于再现生机,我们租出去村集体闲置的58院宅基地建设成了新型农家乐,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来到金沙村游玩。农家乐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样村民们不仅能拿到村集体经济的分红,还有自己的工资收入。”金沙村党支部书记朱延存介绍道,“2023年金沙村全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5万元。”
截至目前,安宁区16个行政村中,村集体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的有1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有4个、10万元至50万元的有9个。“2024年,我们将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发挥财政衔接资金扶持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资本合作,推广‘村集体+’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区集体经济监督管理中心副主任丁宁说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通讯员 牛童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