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正文

科技赋能+人工精检 兰州西动车所筑牢列车安全防线

2025-05-11 09:30:45 智能朗读:

夜已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车辆段兰州西动车所检修库内一片繁忙景象。动车组机械师们化身“动车医生”,与智能巡检机器人、精密检修设备并肩作战。从车底螺栓的精准扭矩复核,到车顶受电弓的快速更换;从智能机器人的8700张高清图像捕捉,到人工对毫米级磨损的“妙手回春”……他们用分秒必争的坚守、科技与匠心的融合,为每一列动车排除隐患,确保60余组旅客列车次日能迎着朝阳准点启程。

凌晨1时,兰州西动车所检修库内,动车组机械师朱举铭正手持扭力扳手,在动车组的轮对间穿梭。他的工作服被检修灯照得发亮,安全帽下的额头已满是汗珠。

“小朱,这个螺栓扭矩再复核一遍,可不能马虎。”瓦仙舟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库内回荡。

在张荣发身旁,智能巡检机器人“小黄”正挥舞着黄色机械臂,沿着车底缓缓移动。这个身高不足1米的“铁家伙”每行进5厘米就会发出“滴”的一声,8700多张高清照片在1小时内被精准拍摄并传回分析系统。班组长刘天义操控机器人顶部的摄像头,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螺栓防松标记的对比画面:“以前人工检查车底得钻地沟,现在有了这机器人,80%的螺栓检查都能自动完成,螺栓故障识别率高达100%。”

与此同时,远程监控中心的分析员成丽霞正盯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近万张图像。她的鼠标在动车组的转向架图片上划出“O”字形轨迹,突然在一张图片上停住——制动夹钳穿销注油嘴出现偏移。“D8881次车组立即复核2车1轴1位注油嘴!”成丽霞立即上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在前方站停车后,随车机械师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并进行人工复核。

在存车场的临修库,动车组机械师马鑫操作着不落轮镟修车床。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铁屑从车轮边缘簌簌落下,毫米级的精度控制让磨损的踏面重新恢复光滑。“这就像给动车‘修脚’,每转一圈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突然,远程监控系统发出急促的报警声。“CRH380B-5730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温度异常!”诊断工程师王文清在1分钟内锁定了第6节车厢的冷却水泵故障。他抓起工具包冲向检修平台。20分钟后,故障水泵更换完毕,系统数据恢复正常。“这种应急处置每天都要上演,1小时内完成故障定位和修复是基本要求。”王文清擦了擦汗,工具箱里整齐摆放着继电器、板卡等备用部件。

在车顶作业区,动车组机械师王彦龙正踩着防滑梯攀爬至5米高处,检查受电弓碳滑板。“这个部件每半年就得换一次,春夏季风沙大,磨损更快。”话音未落,另一组机械师已将新碳滑板安装到位,整个过程仅用了15分钟。

天色渐亮,检修库里的“微创手术”仍在紧张进行。从车底到车顶,从机械到电气,每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每天完成30组动车组的整修,平均1小时要进行200多次安全确认。”值班所长包效龙站在调度台前,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日的检修进度,“这些争分夺秒的‘1小时’,最终换来的是60多组旅客列车的准点发车。”

当阳光透过检修库大门口时,武国文和工友们摘下安全帽,互相检视着对方的工装。此时,一列刚刚完成整修的“和谐号”缓缓驶出车库,迎着朝阳,平稳地驶向远方。

通讯员 程锦龙 温轩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晚报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我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