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报益星 冯积科:先人而后己 做好事善事成为“行动自觉”
从照顾孤寡老人,到帮助贫困村脱贫;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领一群人做好事。20余年的坚持,“先人而后己”已在他心中深深扎根,他帮助过许许多多逆境中的陌生人,被人称为爱管“闲事”的冯大哥。如今年近耳顺,他仍活跃在公益路上,他就是兰州好人冯积科。
从“橄榄绿”到“志愿红”
初见冯积科时,感觉他比很多同龄人年轻。他脸上时常挂着笑容,谈起公益话题时滔滔不绝。冯积科1987年11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在1987年至2000年入伍13年间,共荣获连嘉奖四次,营嘉奖两次,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一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13年的军旅生涯,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冯积科奉献意识得到强化,公益之心不断巩固,并清楚地认识到:做好事做善事是一辈子的必修之课。
2000年从部队转业至地方之后,他偶然参与了一场“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一起为孩子们送去慰问礼物和文艺演出。“当时孩子们笑得很开心。”冯积科至今记得,活动结束后,好几个孩子拉着他们的手,问他们何时才能再过来。“感觉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能令他们开心很久。”从那时起,他更加切身感受到了做公益的意义。青海玛多,甘肃临洮、定西、甘谷,只要工作过的地方,都有他助学的身影。他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则”:每年至少拿出一个月的收入去帮助困难孩子,给他们送去书籍、衣物和书包。“一旦孩子们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那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就会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抱着这样的信念,冯积科资助过的近20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传递着冯叔叔带给他们的善意。
20多年来,冯积科的节假日很少清闲过,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五一新村坐轮椅的郭阿姨、东岗安置小区的残疾人吴哥、西固雅新小区的盲人高姐……哪里需要帮助,哪里有召唤,他就在哪里。“孤寡老人缺乏陪伴,特别渴望精神上的安慰,需要多关爱。”扫地、剪指甲、收拾碗筷……周末只要不忙,冯积科就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们;常常送去慰问品、修理家电等“正事”只花十来分钟,聊天却聊了一两个钟头。“德不孤,必有邻。”冯积科的坚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付出也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在冯积科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人为乐行列,不断地传递爱心,持续地温暖他人。
将扶贫和公益结合起来
2017年9月份,冯积科由单位选派到永登县民乐乡下川村驻村帮扶,任下川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他在上任之时就定下了目标:将扶贫和公益结合起来。在下川村帮扶的3年时间里,冯积科把村里面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户时刻放在心上。只要有老人生病,他会第一时间买东西去看望。村里谁家有小孩生病、老人住院,或者遇到什么急事,他都会主动帮忙,尽全力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2019年6月,单位帮扶的贫困村调整到榆中县马坡乡羊下村,冯积科主动要求继续驻村帮扶。除常规的助学、敬老爱心行为,冯积科更是帮扶农户在高原夏菜的种植品质打造上重点下功夫,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增产增收;强化农村环境面貌整治,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基础;协调沟通各方公益爱心机构,对羊下村的特殊人群进行多方位帮扶。
在羊下村完全脱贫后,冯积科丝毫没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他将驻村工作的重点方向转向了乡村振兴。“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尝试鼓励合作社种植洋葱、油籽,但经多方努力,效果仍不太理想。他不气馁,积极发散思维向村两委建议,利用羊下村的生态优势和位置优势(马啣山下),在山脚下建茶苑,发挥扶贫村的生态资源优势,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春季在茶苑周围种下的油菜,夏季不仅可供游客观赏,秋季还可榨成成品油销售,围绕茶苑做足了文章,让羊下村的集体经济也随之一步一个台阶地逐年增加。从茶苑最初的策划设计到后来的具体实施,再到现在的正常运营;从最初的设计师到后来的施工员,再到现在的服务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这条坚守了七年之久的帮扶道路上,他的身份不断地在变,帮扶村在变,周围的驻村同事在变,但不变的是他的初心和使命。在这20多年的爱心路上,冯积科帮助困难家庭和孩子近百人。长期以来,他在家庭及个人生活中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但却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付出20余万元,这对一个工薪收入者而言,实属难能可贵。每每谈及此,冯积科总是淡然地说:“每个人的快乐不仅来源于物质的满足,还来源于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体现。”他愿意做一束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的微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责任编辑:钟磊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