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山村的“莓”好生活
1月6日上午,家住七里河区彭家坪镇石板山村的郝正虎和儿子郝荣刚正在自家的“联兴草莓采摘园”里忙活着。临近春节,郝正虎家大棚种植的草莓熟了,连日来,父子俩招待前来采摘的顾客,给网购的客户邮寄草莓,忙碌且充实。
当天上午,市民小姚和家人特意慕名前来,体验采摘、品尝草莓,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听朋友们介绍说这里的草莓味道不错,今天我和家人特地过来体验一下,尝一尝咱们彭家坪的草莓。”小姚说,“一口咬下去,唇齿间弥散着香甜的草莓味,真的好吃。”
郝正虎乐呵呵地招呼小姚一行,饶有兴致地介绍着自家草莓的品种:“这个棚里种植的是章姬草莓,另一个棚里种的是红颜草莓,口感都不错,都很受顾客欢迎。”这几天前来采摘的客人越来越多,这让郝正虎打心眼里高兴。
郝正虎家的生意好,离不开近年来他们对大棚种植技术的改良。郝正虎说,在七里河区农技站技术员的指导下,改良后的大棚温度更高、种植面积更大,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收入也稳步提高。
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李斌告诉记者,七里河区农业多为城郊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五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都有自己的特点,该区根据不同基地的特色发展不同的农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比如石板山村就以草莓、西红柿采摘为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该村从事草莓采摘农业的农户已经从最初的一、二户发展到如今的十几户,每个大棚的产量从1000多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左右。”李斌说。
李斌说,作为技术人员,要以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比如现在我们身处的这个草莓大棚就是技术革新的结果。我们通过改建增加了该棚的光照,提高了大棚的温度,降低了大棚的湿度,并通过技术升级让这些参数可控可调。”李斌说,技术的提升使得大棚里的蔬果获得更科学化的管理养护,让草莓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高。
记者了解到,新的一年,七里河区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按照“三个乡村振兴带”的既定部署,打造七里河农村全域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游。其中包括造下石板山——上石板山——宋家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改造提升龚湖公路近城区7公里路段。届时,石板山村的采摘农业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不断为乡亲们增收赋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