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辣评 小店无证卖“拍黄瓜”考验治理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当地一对晏姓父子利用餐企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这一由头,通过频繁举报要求餐企高额赔偿,自2020年至今竟举报49次。
在这则新闻事件中,有两个焦点问题。其一,卖“拍黄瓜”到底需要什么资质?这是整个事件的核心问题。餐饮店制售凉菜,哪怕只是拍黄瓜、凉拌木耳这类普通的家常菜,其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中须有冷食类食品这一类目,否则就会被认定为超范围经营。其二,卖一盘“拍黄瓜”怎么会招致“职业打假”?由餐饮店无证制售凉菜牵出“职业打假”,折射出治理中的复杂一面。诚然,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在客观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职业打假人”频频现身,餐饮店依旧超范围经营,则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治理困境的存在。
餐馆因无证“拍黄瓜”而被媒体关注,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夏天,安徽多家餐馆因卖“拍黄瓜”而被处以5000元罚款,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与热食不同,冷食食品安全风险更高一些,所以对加工过程要求更严格。譬如,制售冷食要有专门的凉菜制作间,里面要配备独立的空调、空气消毒设备,还要有二次更衣、洗手消毒的设施。对不少小店来说,装备这套设施的成本就是一道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而对监管方来说,其中也包含着一道绕不开的治理考题。
过去三年,餐饮业何其难也。小店经济产出的一盘“拍黄瓜”其实承载着居民对城市“烟火气”的向往。正因为如此,对小店制售凉菜亟须加以规范和管理,以更大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如何提升执法水平和治理效能,更是值得总结和思考。在这方面,株洲市有关部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接诉后,该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组织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餐饮行业协会以及被举报的餐饮企业代表召开了协调会。其目的不只是优化执法措施,而是进一步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这是尤为可贵之处。
进一步讲,有必要优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并把“首违免罚”执行到位,真正把监管和服务融合起来。特别对某些“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投诉,相关部门及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干预,防止出现“法治真空”。在坚持制度刚性的同时,合理运用柔性治理的方法,以协商为基础实现多元共治,远比简单粗暴的执法行得通、有效果、管长久。
据《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