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主流声音 你不对命运低头的样子真美!

2021-04-20 08:50:52 智能朗读:

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截图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以上语句出自已毕业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文字并不华丽,却以朴素真挚的情感直抵人心,打动了无数网友,在互联网上形成刷屏之势。

出身贫寒,幼年失怙,承受着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走出大山,最终改写了命运的剧本——这实在是一个太过经典的励志故事,但或许正因为“稀缺”,才使得这个故事在如今焦虑遍地、年轻人习惯摸鱼自嘲、渴望“躺平”的“倦怠”当下如此“振聋发聩”,犹如一针“强心剂”,让很多浑浑噩噩度日的人如醍醐灌顶——当人们被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艰难、日常的琐碎消磨而失去斗志时,还有人始终不曾放弃希望,硬是凭着努力扯着头发将自己从命运的泥沼中拖了出来。

有人将黄国平的经历形容为当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而无论是前者的论文《致谢》,还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都没有刻意回避其所经历的磨难,但也没有停留在对苦难的渲染之中。令人读罢,被戳中的远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与自强,是主人公在被命运之锤击中时依然能够奋发向上的信念和不被苦难压倒的从容,这就是奋斗的力量。

在黄国平的“逆袭”之路上,还有一些人不应被忽视,那就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亲友和师长。正是这些为他“托底”的人使这个奋斗故事有了温暖的底色。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无私地帮助他,固然有人性中的善念,或许也是因为黄国平本身具有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曾磨灭的希望之光。人们被这种力量所感染、被这束光所点亮,尽可能地伸出援手,最终成就了这个励志故事。

据新华网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