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大格局高质量推进“兰州都市圈”建设

2025-03-14 11:22:43 智能朗读:

兰州都市圈是带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兰州都市圈作为甘肃省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格局高质量推进“兰州都市圈”建设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使兰州都市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战略定位。兰州都市圈是甘肃省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GDP几乎占全省的一半。省会兰州地处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我国中东部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兰州都市圈的定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建设目标。提升兰州与兰州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核心经济圈。具体地讲,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推动兰州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兰州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兰州都市圈的综合承载能力。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建设任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在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物流业等领域强化协作分工,打造区域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互促共进。统筹规划兰白两区功能布局、创新体系布局,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和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一体化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住房保障联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发展路径。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兰州都市圈投资兴业。提升交通和物流水平。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区域物流枢纽,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物流枢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融入全球物流网络和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引领作用。兰州作为都市圈的核心,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壮大产业体系、创造就业岗位、优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吸引人口和资源集聚。突出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强有力资源配置中心方面的功能,并在集聚过程中,不断增强扩散效应,从而更好地带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改革创新重点。强省会要有大格局,这是近几年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共同特点。要打破行政壁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区域发展体系,建立都市圈内部和对外的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协商推进重大跨界集体行动。深化与西宁、海东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加快建设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白银转型发展。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特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如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制度化推进与定西市、临夏州等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明确兰州都市圈的主要抓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向西向南开放平台,借助兰州国际陆港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和已开通的中欧、中亚等国际货运班列,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生态补偿,寻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可行途径。发展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发展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生态补偿,寻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可行途径。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共享。以都市圈为单元,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享,完善交通、5G等基础设施,提高城际互联互通水平。同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城市、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为实现三产融合、产城人融合创造条件。适度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承接东部过剩且都市圈有基础但薄弱的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和白银高新区建设成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型区域形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所有制中性保障公平竞争为特征,不断完善“一键服务”系统,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连接线上线下、打通各个部门,促进数据共享,创新招商引资引智方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体系。通过完善就业、宜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等城市综合功能,进而构建“由核心城市到都市圈再到经济圈”的区域发展网络。将建设都市圈与强省会的强中心城市结合起来,并把包含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在内的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统筹起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城市空间,培育中等城市,增强区域经济联系。着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都市圈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空间形态,推进以城市、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同时,改革阻碍要素下乡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真招吸引和培养人才:制定和出台吸引人才政策,提升人口集聚度。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布局建设基础教育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推进实施“大学生留甘留兰行动计划”,从就业创业、人才津贴、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支持。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孙文鹏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