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
近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稳步提升,创新链多链深度融合不断加快,为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为了提升科技创新助力强省会的强大合力,我们提出了以创新兰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统领,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产学研创新能力建设为依托的总体思路,四个“聚焦”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取向,并从优化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引育、加大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总体思路。一是坚持经济与科技互为促进发展。聚力打造具有前瞻性基础研究水平高、前沿引领技术创新能力强、带动科技发展范围广、引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用强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走“经济强市”向“创新强市”,再向“科技强市”的梯次跃进之路。二是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作用,按照经济强一创新强一科技强的梯次建设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发展和创新创业制度文化环境,加快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实验室系统,优化国家科学研究系统布局,强化国家产业创新系统布局,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一批有国家或区域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家科学中心,带动全省创新型城市群和创新型都市圈的快速发展,打造一批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支持创新主体全方位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支持区域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转型升级。三是以产学研创新能力建设为依托。一方面要进一步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制造和创新合作网络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创新型城市(群)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差距,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四是突出重点任务聚焦发力。重视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制定全面创新激励政策,普惠激励全社会创新;规范发展要素与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资本与技术资本和创新资本对接;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首购、订购制度;发展面向科技创新的债券市场,设立完善各类专项发展基金,从创业投资、创新风险基金、政策性金融到上市融资,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市场准入机制、项目孵育手段、资金来源渠道和退出机制的科技融资体系。
政策取向。一是聚焦政府科技管理能力提升。推进政府科技管理数字转型,提高科技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和效益。推进政府宏观科技管理决策过程数字转型、推进政府资助项目管理平台数字转型、推进科研成果管理模式数字转型。二是聚焦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能力提高。以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综合性科学中心为契机,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提升大学和科研院所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技术原创能力。以国家创新型城市(都市圈)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区域 (城市)特色优势创新体系建设,支撑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三是聚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源头创新能力。壮大“三高”企业规模,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以各类企业技术中心为抓手,支持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海外研发中心,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主导建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制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市场准入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四是聚焦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改善。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和涌现机制,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调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化发展理念,优化科技创新人才职业成长环境,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价值创造贡献的社会认可机制,形成科技创新人才涌现的制度文化环境。
政策举措。一是优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及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各类科技计划。财政科技支出应重点投向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扶持风险企业家发展创新产品,以鼓励风险投资在技术酝酿与发明阶段、技术创新阶段、技术扩散阶段和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切实完善税收激励政策,重点在落实好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从激励自主创新角度,制定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支持,鼓励引导银行机构不断加大对高新园区的信贷投入,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方面,探索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约贷款、节能补贴贷款等。加大探索科技证券、科技保险的实施。建立完善金融和科技的对接平台,为专利技术提供评估、定价、交易等系列服务。二是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体系。抓住机遇继续突破科技人才政策,构建更为开放、务实、灵活的制度政策来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助力科技强市建设。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给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制定行业规则,破除行业进入壁垒,降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门槛,为中小创业者清除创业障碍。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简化创新创业企业审批程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各类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解决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创新创业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四是打造开放的创新体系。主动参与国家科技治理。注重我省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以在科技前沿领域与发达地区形成“非对称”优势为目标。大力吸引高端生产与创新资源融入区域内产业链和创新网络,促进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促进自主创新同时鼓励合作创新,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基因测序、平台服务、数据挖掘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典型技术和产业方面错位发力。努力建设开放创新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升国际/国家科技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大科学计划(工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发挥兰州智慧、彰显甘肃力量。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马应超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