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找准着力点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7-26 08:53:14 智能朗读: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生产力发展实践对生产力理论的完善与创新,也是全球科技创新加速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要求的客观判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本质特征,由革命性技术突破、创新性生产要素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推动。现阶段应找准发展着力点,促进新质生产力——这一高度契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快速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尤其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强化竞争力。要优化科技创新流程,以流程优化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率。从科研项目论证开始,科研人员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局、省市发展需要、人民迫切需求,提高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效果,打造高质量的产学研协同系统,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改进、完善技术,加强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科研技术支撑。同时,企业、科研院所应紧盯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活动质效。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应借助技术创新,助力先进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着力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催生新质生产力。

加速产业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产业作为载体和支撑,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经路径。现阶段,我国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须在产业发展与培育上加快布局。首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7.36%,发展迅速,但也说明传统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现代化产业的体系趋于完备的必答题,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领域。传统产业须通过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被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而其本质的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特点,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类产业。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超过17%。三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区别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程度与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程度更高,技术更加成熟,而未来产业则处于产业孵化期,技术更加前沿。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等部门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夯实人才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当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打造教育、科技、人才的高效率智力系统,不断提高劳动者队伍质量,用好人才、用活人才,在尊崇创新的良好氛围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一是打造更高质量的劳动者队伍。以受教育水平为代表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明显促进生产率,所以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匹配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培育人才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受教育者、劳动者的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十字型”人才。这些能够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理念武装起来的新型劳动者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为此,须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稀缺人才培养。二是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爱国、创新、求实、诚信、奉献、协同等精神都是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科学家对科技水平的进步尤其是一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注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环境中,更需要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作用。中国经济如此快速增长离不开企业家精神。接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中,中国企业家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发现、创造市场,将新技术应用于现实,最终完成市场的经济变革。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创造性破坏”。企业家利用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发现新的原材料、实现新的组织或管理方式等“创造性破坏”活动,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为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对创新者最好的褒奖和鼓励,也必将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进修部培训部讲师 田海峰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