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我市基层治理上台阶上水平
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1月2日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决定》,突出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基层治理效能水平作出新的部署。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水平,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突出兰州实际,注重实战实效,推动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更加有效、基层党建引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坚持党建引领,树牢正确价值导向。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全市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依托党建引领的巨大特殊优势,结合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广泛探索,形成颇具特色的实践模式,有效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一是明晰层级责任定位。全面加强“镇(街道)、村(社区)、组(小区)”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形成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一元主导、多元联动”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镇(街道)联村(社区)共抓落实机制,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面对面交办问题,点对点督导落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切实转变治理理念。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推动协同治理、多元治理、整体治理、有效治理,把提供更优质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迫切现实问题作为工作目标。创新落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始终秉持人民至上、服务为民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五治一体”,完善网格化管理。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是“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核心,基层治理可通过“五治一体”以实现多元参与协同善治。一是村(社区)自治组织在履行日常行政事务职能的同时,要在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协同共治和推动群众自治上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法治理念,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济、法定诉求表达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三是通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强化德治教化,促成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新风尚。四是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性问题,实现政府、社会、民众协同治理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各主体明晰权责、发挥功用、共同建设的基层治理结构。五是提高治理实践能力,通过业务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过硬的治理本领,努力开创基层“善治”“善为”新局面。在加快打造“五治一体”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大党建”与网格化深度融合,推动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运行。
坚持“四防并举”,提升现代化水平。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手段。坚持“四防并举”,是提高风险防控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的有效载体。一要优化“人防”,推进村(社区)综合治理规范化建设,各村(社区)统一整合各类力量和资源,着力优化调解委员会和治安秩序巡逻队。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村(社区)为单位成立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常规时期治安巡查,重点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事件多发地点进行巡逻,特殊时期负责本辖区安保维稳工作。二要强化“物防”,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三要精化“技防”,尤其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的小微天网覆盖密度,形成覆盖主要出入口和重点区域的监控网络,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基层矛盾问题的能力水平。四要巩固“心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同时,要把坚持“四防并举”融入“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之中,以党建网格为基础,将综治、民政、城管等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扎实开展深入基层“大调研、大走访、大帮扶”等活动,推行“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制度;实现网格预警、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有效破解居民关切的现实利益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促进数字智能化治理深度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和“雪亮工程”建设深度融合进程,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级逐级处置网格事项,力求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切实提升我市基层治理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梁民强
责任编辑:王旭伟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