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2024-01-04 07:02:29 智能朗读:

所谓政绩观,是指一个人在履行职责中对追求何种工作结果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党员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根本体现。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需要回答好的三个问题。

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根本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共产党人必须牢记,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作为立党之本、立党之基,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始终牢记执政为民是不变的根本,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在百年奋斗中擘画了一幅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宣言和定位,决定了造福人民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殷殷嘱托。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不闪耀着一个光辉的起点——为了人民。因而,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首创、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坚守“为了人民”的纯粹本色,做出造福人民的实绩。二要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才能找到排忧解难、为民造福的着力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才能取得真正的政绩,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回答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根本在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是检验干部政绩是否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标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是新时代需要的政绩观。一方面,要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比如运用好“绿色”发展理念,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生态指标、民生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只盯着单一指标而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因此,高质量发展就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回答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根本在于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方法。正确的政绩观从本质上讲,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奋斗为民的伟绩,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急功近利。唯有此,才能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必须实实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一个“实”字。党员干部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避免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不管是摸清客观实际还是把握群众需求,都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增强群众感情、站稳人民立场。如此,才能精准把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必须明确“政绩由谁评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肩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任,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干,只要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改; 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既做立竿见影、能出成绩的“显绩”,更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从而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工会副主席、副教授 王存银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