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牢牢把握党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

2023-04-03 07:19:24 智能朗读: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指出,“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为党育什么样的才、怎样为党育才”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党校的职责使命,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作为省会城市的党校,牢牢把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意义重大。

为党育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的重任。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新征程上,党校工作必须以“讲话”为根本遵循,始终把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融入到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不断优化“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切实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为党育什么样的才?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由此可见,党需要的是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换言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即:首先,要政治过硬。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标准,而政治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要看是否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是否始终忠诚于党组织,是否始终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唯有此,才能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本领高强。业务素质精、工作本领强是领导干部胜任岗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当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剩余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深入改革,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综合协调,各类矛盾纠纷需要排查化解,再加上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这种形势,就需要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会服务群众的本领,善调处矛盾纠纷的本领。第三,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目前,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这些风险和挑战,就要着力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迎接困难挑战的能力、抗击各种打压的能力,更要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怎样为党育才?“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如何为党育才的具体要求。党校必须找准自身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首先,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校教学布局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要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而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充分发挥党校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党校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最后,要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党校还肩负着全面增强领导干部工作本领的光荣职责。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扣省委、市委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专业素养和斗争本领,使干部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匹配事业发展需要,以便更好地为兰州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张彩云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